中药保留灌肠法的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说明目的,取得配合,嘱病人排二便,遮挡病人.
2.灌肠液去渣,温度适宜.一般以39-40摄氏度为宜.
3.去左侧卧位,松开衣裤,将裤脱至大腿上1/2处,析屈曲.
4.臀下用小枕垫高10厘米,垫上橡胶单及治疗巾或卫生纸,注意保暖.
5.取去渣中药罐液约200毫升,倒入灌肠筒内.
6.将灌肠筒挂在输液架上,携至病人床旁(液面离肛门40-50厘米).
7.弯盘置于臀缘,润滑肛门前端.
8.排气,夹紧水夹.
9.左手分开臀部,右手持肛管插入.
10.稍停片刻固定.
11.松止水夹.
12.滴入通肠,调整滴数.
13.询问病人对药液滴入的反应.
14.药液滴完后,用止血钳夹紧肛管缓缓拔出,置弯盘内.
15.分离肛管,用卫生纸轻轻按压肛门.
16.嘱病人平卧一小时.
17.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
18.洗手.
19.记录灌肠液量,滴入过程、时间,病人反应并签名.
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对人的整体观念,二是对疾病的辨证论治。
(一)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作用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分为辨证和论治两个阶段。辨证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辨证的目的,通过辨证论治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论治是否正确。辨证和论治是诊疗疾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1.辨证 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
2.论治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关注"566执业护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护士万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微信搜索"566执业护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