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2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必背考点汇总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医院内感染
(一)概念
实际工作中,医院内感染多使用狭义的概念,即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
(二)分类
● 外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
● 内源性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所引起的感染。
清洁、消毒、灭菌
(一)概念
清洁: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
消毒:清除或杀灭物体上除细菌芽孢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
灭菌:清除或杀灭物体上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
(二)清洁、消毒和灭菌
● 物理消毒灭菌法
(1)热力消毒灭菌法
利用热力作用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细胞膜,导致其死亡,干热法和湿热法。
干热灭菌所需的温度较高,时间较长;湿热灭菌所需温度较低,时间较短。
1)燃烧法:无保留价值的污染物品,某些器械和搪瓷类物品在急用时。
方法:
①金属器械可在火焰上烧灼20秒;
②搪瓷类容器可倒入少量95%乙醇,燃烧至熄灭。注意燃烧时不可中途添加乙醇,同时远离易燃、易爆物品。贵重器械及锐利刀剪禁用此法。
2)干烤法。
3)煮沸消毒法:
①用途:用于耐湿、耐高温的搪瓷、金属、玻璃、橡胶类物品,不能用于外科手术器械的灭菌。
②方法:先将物品刷洗干净,再将其全部浸没水中,水沸开始计时,5~10分钟可杀灭细菌繁殖体,15分钟可将多数细菌芽胞杀灭。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沸点可达105℃,既可增强杀菌作用,又可去污防锈。
碳酸氢钠的作用
● 1%~2%的碳酸氢钠:可以提高沸点的去污防锈。
● 1%~4%的碳酸氢钠:口腔真菌感染。
● 2%~4%的碳酸氢钠:外假丝酵母菌的阴道灌洗。
● 2%的碳酸氢钠:鹅口疮患儿的口腔的清洗。
● 美曲膦酯(敌百虫)农药中毒者是禁用1%~4%的碳酸氢钠洗胃。
● 急性溶血时,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操作时的注意事项:
①有轴节的器械或带盖的容器应将轴节或盖打开放入,空腔导管先在腔内灌水。
②所有物品浸在水中,不能重叠。
③中途加入物品,在第二次水沸后重新计时。
④玻璃器皿冷水放入,橡胶制品用纱布包好,待水沸后放入。
⑤海拔每增高300m,消毒时间延长2min。
⑥消毒后物品及时取出,置于无菌容器内。
4)压力蒸汽灭菌法:热力消毒灭菌中效果最可靠的一种方法。
①压力:103kPa~137kPa;温度:121℃~126℃;时间:20~30min。
②测定灭菌效果:馏点温度计、化学指示剂、化学指示胶带(最常用的)、生物监测法(最可靠)等。
注意事项:
①物品灭菌前需洗净擦干或晾干。
②灭菌包不宜过大、过紧。
卧式压力蒸气灭菌器物品包:30cm×30cm×25cm。
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物品包:30cm×30cm×50cm。
③灭菌物品放置合理:留有空隙,布类物品放在金属、搪瓷物品上面。
④装物品的容器应有孔,灭菌前将孔打开,灭菌后关上。
⑤灭菌物品干燥后方可取出。
⑥定期监测灭菌效果。
(2)光照消毒法
1)日光暴晒法:6h,定时翻动。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作用最强的波段为250~270nm。
①方法
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时间30 min。
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为1m,时间20~30min。
从灯亮后5~7min计时。关灯后,如需再开启,应间歇3~4min。
②注意事项
环境清洁、干燥。
紫外线消毒适宜温度:20℃。
适宜湿度:40%~50%。
保护眼睛和皮肤。
保持灯管清洁,灯管表面定期用乙醇棉球擦拭。
● 化学消毒灭菌法
(1)原理
1)菌体蛋白凝固变性,细菌酶失去活性,导致微生物代谢障碍而死亡。
2)破坏细胞膜结构,改变其通透性,导致细胞膜破裂、溶解,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2)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原则
1)根据物品的性能和病原微生物的特性选择。
2)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
3)消毒的物品必须先洗净、擦干,再全部浸入液面以下,轴节打开。
4)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无菌蒸馏水或无菌生理盐水冲净;气体消毒后的物品,气体散发后再用。
(3)化学消毒灭菌剂的使用方法
1)擦拭法:物体的表面,桌子、椅子等。
2)浸泡法:耐湿不耐热物品,如锐利器械、精密器材等的消毒。
3)喷雾法:空气或物体表面。
4)熏蒸法:室内物品、空气及不耐湿不耐高温物品。
①空气消毒:
2%过氧乙酸:每立方米8ml,时间30~120分钟。
纯乳酸:每立方米0.12ml,加等量水,时间30~ 120分钟。
食醋:每立方米5~10ml,加热水1~2倍,时间30~120分钟。
②物品消毒:常用甲醛熏蒸柜。
(4)常用化学消毒剂(消毒效力、使用方法 、注意事项)
1)过氧乙酸:用于皮肤、黏膜消毒。
注意事项:对金属及织物有腐蚀性,消毒后应及时冲洗干净。
2)2%的戊二醛: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精密仪器,如内镜等。
注意事项:对碳钢类制品如手术刀片等有腐蚀性,使用前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
3)甲醛:用于物体表面、对湿热敏感、不耐高温和高压的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
注意事项:甲醛有致癌作用,消毒后,可用抽气通风或氨水中和法去除残留甲醛气体;甲醛不宜用于空气消毒,以防致癌。
4)含氯消毒剂:常用于餐具、水、环境、疫源地等的消毒。
5)过氧化氢:用于丙烯酸树脂制成的外科埋置物、不耐热的塑料制品、餐具、服装、饮水等消毒,及漱口、外科冲洗伤口等。
6)碘酊:用于注射部位、手术、创面周围等的皮肤消毒。
7)乙醇:用于皮肤、物品表面、医疗器械的消毒。
8)碘伏:用于皮肤和黏膜等的消毒。
9)氯己定:用于外科洗手消毒、手术部位的皮肤消毒和黏膜消毒等。
无菌技术
(一)概念
(二)原则
● 操作前准备:无菌操作前30分钟通风,停止清扫地面,减少走动。
● 操作中保持无菌
(1)不能跨越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操作台面以上,操作过程中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操作时不可面对无菌区谈笑、咳嗽、打喷嚏。
(2)应使用无菌持物钳取用无菌物品;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放回无菌容器内。用物疑有或已被污染应予更换并重新灭菌。
(3)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位病人使用。
● 操作中物品管理
(1)无菌物品必须与非无菌物品分开放置,设有明确标志。
(2)无菌物品应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中。
(3)无菌包需标明物品名称、灭菌日期,按失效期先后顺序摆放。
(4)无菌包的有效期为7天,过期或受潮应重新灭菌。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法
● 无菌持物钳的使用(镊子、卵圆钳、三叉钳)。
(1)存放方法
1)消毒液浸泡保存:消毒液浸过无菌持物钳轴节以上2~3cm或持物镊的1/2处。每件容器只放一把持物器械;浸泡时钳端打开。
2)干燥保存:每4h更换一次。
(2)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
1)取放时闭合钳端垂直取放,手不可伸入容器内或触及无菌部分。
2)使用时保持持物钳或无菌镊夹取端向下。持物钳只能在持物者的胸部高度位置移动,不可甩动。
3)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4)使用专用无菌镊夹取油纱布。
5)只能夹取无菌物品。
6)到较远处取物,将持物钳和容器一起移至操作处,就地使用。
● 无菌容器的使用法
(1)打开无菌容器,盖内面向上放置。
(2)从无菌容器内夹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器械。持持物钳取物时,持物钳及物品不能触及容器边缘;物品取出后立即盖严无菌容器。
(3)手持无菌容器时,托住底部,手指不能触及容器边缘及内面。
● 无菌溶液取用法
(1)核对药名、灭菌日期;检查密封瓶瓶口、瓶身、药液(变质、混浊、沉淀)。
(2)手不可接触瓶口及瓶盖中间部。先倒出少许溶液冲洗瓶口。倒溶液时,应避免水珠回溅污染瓶口,保持标签干燥。
(3)注明开瓶日期及时间。已打开过的溶液保存24h。
● 无菌包的使用法:注明开包日期及时间,24h内可再使用。
● 铺无菌盘法:4h内有效。
● 无菌手套的使用
(1)操作在腰或操作台面以上水平进行。
(2)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的外面,已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未戴手套的手及另一手套的内面。
(3)手套有破损立即更换。
(4)脱手套时应冲净其上的脓血,再自手套口往下翻转脱下。如有污渍,先在消毒液中洗净再脱下浸泡。
隔离技术
(一)概念
是将传染病病人、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和特殊环境中,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对前者采取传染源隔离,即防止传染病病原体向外传播;对后者采取保护性隔离,即保护高度易感人群免受感染。
(二)隔离区域的设置和划分
● 隔离区域的设置
(1)应与普通病区分开,远离食堂、水源和其它公共场所。
(2)以病人为隔离单位。
(3)以同一病种为隔离单位。
(4)凡未确诊或发生混合感染及重、危病人具有强烈传染性者应安排单独隔离室。
(5)病房和病室门前悬挂隔离标志,门口放用消毒液浸湿的脚垫,门外设立隔离衣悬挂架(柜或壁橱),备消毒液、清水各一盆及手刷、毛巾、避污纸。
● 隔离区域的划分
(1)清洁区:凡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清洁区,更衣室、配膳室、值班室、库房。
(2)半污染区:凡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半污染区,医护办公室、化验室、病区内走廊。
(3)污染区:凡病人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称为污染区,病人的病室、厕所、浴室。
(三)隔离消毒原则
● 一般消毒隔离
(1)工作人员要求
1)衣帽整齐,穿隔离衣。
2)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接触病人后必须消毒双手。
(2)病室及病人消毒隔离
1)病人用过的物品及病室应消毒。
2)分泌物、排泄物等应消毒后处理。
3)用过的器械要消毒。
4)严格执行陪伴和探视制度。
5)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经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确已度过隔离期,经医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 终末消毒处理
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转科、出院或死亡的病人及其所在病室、用物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1)病人的终末处理
1)病人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用物需消毒后带出。
2)病人死亡,用消毒液做尸体护理,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
(2)病人单位的终末处理
1)病人用过的物品消毒。
2)病室消毒。
(四)隔离技术操作法
● 口罩的使用
(1)目的。
(2)注意事项:
勤洗勤换;使用一次性口罩不得超过4小时;潮湿应立即更换;每次接触严密隔离病人后应立即更换。
● 手的清洁与消毒
(1)洗手 :“七步洗手法”。
①掌心对掌心,两手并拢相互搓擦。
②手心对手背,手指交错相互搓擦(交换)。
③掌心相对,手指交叉沿指缝相互搓擦。
④用一手握另一手拇指旋转搓擦(交换)。
⑤弯曲一手手指各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搓擦(交换)。
⑥指尖在掌心转动搓擦(交换)。
⑦清洁手腕。持续时间不少于15秒。
(2)消毒手
1)顺序:前臂、腕关节、手背、手掌、指缝及指甲,每手30秒,流动水冲净,重复一遍,共刷2分钟。
2)注意事项:
①刷手范围应超过被污染的范围。
②刷手时,身体与洗手池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隔离衣污染洗手池边缘或消毒盆。
③冲洗时,腕部低于肘部。
● 穿脱隔离衣
(1)目的。
(2)注意事项:
1)穿隔离衣前,应将操作中所需一切用物备齐。
2)操作前,应检查隔离衣,无潮湿、无破损,完全覆盖工作服。
3)保持隔离衣内面及领部清洁,系领口时衣袖勿触及面部、衣领及工作帽。
4)穿隔离衣后,不得进入清洁区,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活动。
5)洗手时,隔离衣不得污染洗手设备。
6)隔离衣应每天更换一次;如有潮湿或被污染时,立即更换。
7)挂隔离衣时,如在半污染区,隔离衣的清洁面向外,不得露出污染面;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朝外,不得露出清洁面。
● 避污纸的使用
(1)目的:用清洁的手拿取污染的物品或用污染的手拿取清洁物品,省略消毒手续。
(2)使用方法:页面抓取,用后焚烧。
了解护考证书领取时间
相关推荐:
护士资格考试报名时间 ※ 执业护士考试时间 ※ 考试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