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正常人的心脏起搏点位于窦房结,并以一定的频率,按正常传导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正常心脏冲动传导的顺序: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
二、窦性心律失常
正常窦性心律的频率为60~100次/分。心电图示窦性P波在Ⅱ、Ⅲ、aVF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P-R间期0.12~0.20秒。
(一)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多在100-150次/分
(二)窦性心动过缓:<60次/分
三、房性心律失常
(一)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特点
P波提前出现,其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为P´波
其后多见不完全代偿间歇
下传的QRS波群形态大多正常
(二)心房颤动
1.病因:风心病最常见。
2.临床表现
症状:心室率不快者,可无症状,心室率较快者,可出现头晕、胸闷等,极快者可诱发心绞痛与心力衰竭
体征:听诊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不规则、短绌脉。
并发症:动脉栓塞,以脑栓塞最常见。
3.心电图特点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f波。心房率为350~600次/分
心室率在100~160次/分,RR间期极不规则
QRS波群形态正常
四、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1.心电图特点
心率150-250次/分,节律规则
QRS波群形态及时限正常
P波为逆行性,可埋藏于QRS波群之中
突发突止
2.治疗要点
⑴急性发作期
兴奋迷走神经:诱导恶心、Valsalva动作(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作呼气动作)、按摩颈动脉窦(患者取仰卧位,先右侧,每次约5~10秒,切勿双侧同时按摩)、面部浸于冰水中、按压眼球
药物治疗:首选腺苷
电刺激:射频消融术、食管心房调搏术等
同步直流电复律
⑵预防复发。
五、室性心律失常
(一)室性期前收缩(室早)
1.心电图特点:QRS波群提前出现,宽大畸形,时限通常>0.12s。ST段与T波的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室性期前收缩后可见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联律:每一个正常波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三联律:每两个正常波动后跟随一个室性期前收缩
频发早搏:≥5次/分为频发
2.治疗要点:无明显症状者无需特殊治疗;有明显症状者,首选利多卡因。
(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指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的室早。
病因:最常见的是冠心病,曾患心肌梗死者。
临床表现:症状的轻重与心室率、持续时间、基础心脏病变和心功能状态不同有关。
心电图特点:突然连续出现三个或三个以上室早。心室率一般为100~250次/分。心室夺获或室性融合波是确诊的重要依据。
治疗要点
无器质性心脏病、非持续出现者——无需治疗
持续发作者,无论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均需治疗
有器质性心脏病、诱因者—药物:首选利多卡因
药物无效——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三)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最严重。
1.病因:心肌梗死最常见。
2.临床表现:病人迅速出现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止;心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无法测到。
3.心电图特点
室扑:正弦波图形,大而规则,其频率为150~300次/分,难以区分QRS-T波群
室颤:形态、频率及振幅完全不规则的波形,无法辨认QRS波群、ST段与T波
4.治疗要点:非同步直流电复律术。
六、护理措施
休息与体位:避免左侧卧位。
饮食:低热量、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避免过饱;不饮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料,戒烟酒。
吸氧:一般2-4L/min。
病情观察:及时发现频发、二联律、三联律、多源、成对或R-on-T室早、室速、窦停、Ⅱ°Ⅱ型或Ⅲ°AVB、室扑、室颤。
遵医嘱用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