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是高等职业院校的简称,是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8年底,中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超过1200所,占全国高校总数70%左右,高职在校生超过1300万,占全国高校在校生的一半多。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会议上直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消除,如果说2009年是我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10年可能是最复杂的一年,整个宏观层面就业形势就很严峻。那么,2010年的毕业生人数630万,再加上往届没有实现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之大可想而知。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带来了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引起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学校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原因等等。班主任要做好就业工作,只有从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因素出发,才能对症下药,更好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高职学生就业难的自身原因
1.就业意识淡薄,没有行之有效的职业规划
有些学生平时在学校虚度光阴,没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临近毕业时才匆忙考虑自己的就业规划,出现不知何去何从、左右为难的境况。缺乏自身职业规划的就业意识,依赖心理严重,就把就业的难题推给学校或者家长,不到市场去闯荡,甚至存在等学校推荐和靠家里关系落实的思想,自己不主动出击,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家庭,造成了就业困难,这也是许多高职生不能顺利就业的原因。
2 . 综合素质不强、实际操作能力较差
职业教育侧重的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不少医院抱怨,许多高职护理的毕业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较差。有医院护理部的负责人说,这些年到医院实习的同学不少,但是通过实习得到真正锻炼的同学很少。很多护生在医院呆了大半年,结果连简单的换药输液都不能独立完成。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只是简单地要求平时考试能通过,毕业能拿到文凭就满足了,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这是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3.沟通人际交往能力有待提高
还有少数学生在面试时表现出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交能力等综合能力不足也成为了学生就业的绊脚石。在我所带过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表现良好,可她在找工作过程中却屡屡碰壁,推荐了多个单位让她面试过,可都是屡试屡败。究其原因,用人单位认为,这名学生太腼腆,缺乏与人进行良好沟通的能力,护士这职业是服务性行业,每天都要和医生,病人以及家属沟通,医院需要的不关事技术一流的,更需要能和人能够良好的沟通的人,这在医患关系紧张的今日尤其重要。可见,高职生的综合能力不能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就使企业不得不抬高用人的门槛。
4.就业观念眼高手低
许多高职生在就业观念上期望值过高,择业时总热衷于工作条件好、收入高、地理位置好和工作稳定、个人发展前景好的医院,而不愿意到那些急需人才的私营、民营和基层医疗单位就业,脱离实际,盲目攀高。有学生听到某某医院待遇高,又是市中心,全部蜂拥而至去面试投简历。对于招聘医院是郊区、县城、民营医院诊所等单位就爱理不理,白白丧失很多就业机会。她们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盲目攀高求好,殊不知就业是双向选择,你在挑选好单位的同时好单位也在挑选优秀的人才。没有最好的就业单位,只有最合适自己的单位,小单位也许更有发展的潜力,可以先就业之后慢慢锻炼提高自己能力,切忌眼高手低。
5.就业择业心态不对
在严峻就业形势下存在部分高职护生的就业心理不对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过分自卑:很多高职生自认为不如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上高职是不得已的选择,潜意识中自卑和压抑,在求职受挫之后变自暴自弃,不努力去求职,这必然会影响就业。
(2)依赖心理:还有一些高职学生依赖心理严重,竞争意识不强,不到市场去闯荡,甚至存在等学校推荐和靠家里关系落实的思想,自己不主动出击,把希望寄托于学校和家庭,造成了就业困难。
(3)缺乏诚信意识: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部分学生就业缺乏诚信,在就业过程中对自荐信、推荐表、各种获奖证书等材料进行造假及签约过程中违约,这些都会对学生将来就业带来负面影响,致使用人医院不愿意签约高职护生,影响整个学校的就业率。
另外,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获取不够准确,不主动去网络、人才市场了解信息,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就盲目乱投简历,也成为就业失败的原因之一。
上面是我对护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点分析,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班主任,我们应该清晰的认识到这些。为了学生的就业,就应该从现在开始利用班会课开展有效的职业就业教育,让每一个护理专业的学生在进校之日起就应该明白自己的地位,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培养良好的心态,做好自己三到五年的职业规划,并按规划的内容,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发挥特长,避开不足,让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后,带着过硬技术,满满的信心,准确的定位找到自己满意的就业岗位,让护理高职的就业不在是困扰社会、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本人的难题!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