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中考高考考研专升本自考成考工程 一建二建一造二造一消二消安全会计经济师初级会计中级会计注会资格公务员教师人力社工
医学药师医师护士初级护师主管护师卫生资格临床
临床助理
中医
中医助理
口腔医师
金融基金证券银行期货外语四六级计算机等考软考
一、扶正祛邪
扶正祛邪 | 适用病证 |
单用扶正 | 以正气虚为主要矛盾而邪气不盛的虚性病证 |
单用祛邪 | 以邪盛为主要矛盾而正气未衰的实性病证 |
扶正与祛邪兼用 | 正虚邪盛,单扶正则易留邪,单祛邪则易伤正的病证 |
先祛邪后扶正 | 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
先扶正后祛邪 | 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患者 |
二、标本先后
标本先后 | 适用病证 | 举例 |
急则治标 | 标病急重,甚则影响本病的治疗,则当先治其标病 | 臌胀腹水
大出血 |
缓则治本 | 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情况下,即应着眼于疾病本质的治疗 | 肺痨咳嗽
急性热病中后期 |
标本兼治 | 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则当标本兼顾 | —— |
三、调整阴阳
调整阴阳 | 适用病证 | 病证分类 | 阴阳寒热的关系 | 对应病证 | 治法 |
损其有余(实则泻之) | 阴阳偏盛 | 阴偏盛 | 阴盛则寒 | 实寒证 | 治寒以热 |
阳偏盛 | 阳盛则热 | 实热证 | 治热以寒 | ||
补其不足(虚则补之) | 阴阳偏衰 | 阴偏衰 | 阴虚则热 | 虚热证 | 滋阴清热 |
阳偏衰 | 阳虚则寒 | 虚寒证 | 温阳祛寒 | ||
阴阳双补 | 阴虚为主 | 治法:滋阴佐以助阳 | 阳中求阴→求阴=补阴,佐以补阳 | ||
阳中求阴 | |||||
阳虚为主 | 治法:补阳佐以滋阴 | 阴中求阳→求阳=补阳,佐以滋阴 | |||
阴中求阳 |
四、正治与反治
治则 | 治法 | 治法用药 | 适应证 | 适应证分类 |
正治(逆治) | 寒者热之 | 寒性病证出现寒象,用温热方药进行治疗 | 实寒证 | 表寒证用辛温解表药 |
里寒证用辛热温里药 | ||||
热者寒之 | 热性病证出现热象,用寒凉方药进行治疗 | 实热证 | 表热证用辛凉解表药 | |
里热证用苦寒清热药 | ||||
虚则补之 | 虚损性病证出现虚象,用补益扶正的方药进行治疗 | 虚证 | 阳虚用温阳益气法 | |
阴虚用滋阴养血法 | ||||
实则泻之 | 实性病证出现实象,用攻逐祛邪的方药进行治疗 | 实证 | 瘀血内阻证用活血化瘀法 | |
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 ||||
反治(从治) | 热因热用 | 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治疗假热症状的病证 | 真寒假热证 | |
寒因寒用 | 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治疗假寒症状的病证 | 真热假寒证 | ||
通因通用 | 用通利祛邪的药物治疗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 | 真实假虚证 | ||
塞因塞用 | 用补益的药物治疗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 真虚假实证 |
五、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 | 原则/因素 | 临床应用 |
因时制宜 | 用寒远寒 | 秋冬季节,气候由凉变寒,阴盛阳衰,人体腠理致密,阳气内敛,本质上并非大热之证,应当慎用寒凉药物,以防伤阳 |
用凉远凉 | ||
用温远温 | 春夏季节,气候由温渐热,阳气升发,人体腠理疏松开泄,即使患外感风寒,不宜过用辛温发散药物,以免开泄太过,耗气伤阴 | |
用热远热 | ||
因地制宜 | - | 西北严寒地区,如有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药量较重,常用麻桂等药物 |
东南温热地区,如有外感风寒,用辛温解表药量较轻,多用荆防等药物 | ||
因人制宜 | 年龄 | 老年人生机减退,气血亏虚,患病多虚证,用药量比青壮年轻 |
小儿生机旺盛,气血未充,脏腑娇嫩,病情变化较快,忌投峻攻,少用补益,用药量宜轻 | ||
性别 | 男女性别不同,各有生理特点,用药也有差异 | |
体质 | 体质不同,治疗用药常不同。另情志因素、生活习惯等,在诊治时也需考虑 |
相关推荐:
2022卫生资格考试大纲 | 卫生资格考试教材 | 经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