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1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关于细胞膜的分子结构目前仍为大多数人接受的是“液态镶嵌模型”学说。细胞内外的小分子物质或离子进行跨膜转运途经有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
1.被动转运 其特点是物质作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消耗能量。包括:①单纯扩散,主要是脂溶性高的小分子物质。②易化扩散,是指在膜蛋白质的帮助下,水溶性小分子物质或离子的跨膜转运。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载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其特点是:特异性高;有饱和现象;有竞争性抑制。另一种是以“通道”为中介的易化扩散。
2.主动转运 是指细胞通过自身消耗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在转运过程中,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称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如钠钾泵,简称钠泵,也称Na+K+ATP酶,分解ATP释放能量,逆浓度差转运Na+和K+,以造成和维持细胞内高K+和细胞外高Na+浓度。如果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参与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典型试题1(A1型题)
下列不是易化扩散特点的是(B)
A顺浓度差转运
B是脂溶性物质跨膜转运的主要方式
C细胞本身不消耗能量
D需要膜蛋白质的“帮助”
E有一定特异性
高频考点2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静息电位 是指细胞在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外带正电,膜内带负电,这种状态称为极化状态。主要是由细胞内的K+外流形成。
2.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细胞兴奋的标志,是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性表现,如神经细胞、肌细胞和腺细胞。其特点:①具有“全或无”现象;②不衰减性传导;③相继产生的动作电位不发生重合(或总和)。其产生机制:①除极相: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接受一次阈刺激(阈刺激所具有的强度称为阈强度,简称为阈值,是衡量兴奋性高低的常用指标,与兴奋性高低成反变关系)或阈上刺激,使膜内电位达到阈电位,引起Na+快速大量内流,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除极过程。②复极相:主要是由膜内K+外流形成。当细胞膜恢复到静息电位时,通过钠泵作用,恢复安静时细胞内外的离子分布。
典型试题2(A1型题)
关于动作电位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可沿膜向两端传导 B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
C动作电位幅度不随传导距离增大而减小 D连续的多个动作电位不会总和
E动作电位的产生与细胞兴奋性有关
高频考点3 肌细胞的收缩
1.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当运动神经兴奋,动作电位传到轴突末梢,Ca2+通道开放,细胞外Ca2+内流,诱发轴突末梢中的乙酰胆碱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释放乙酰胆碱到间隙,与接头后膜(终板膜)上N型受体结合,引起主要以Na+内流为主,使终板膜内负电位绝对值减小发生除极。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当具有局部反应特征的终板电位使邻旁肌细胞膜达到阈电位水平,使之暴发动作电位,即触发肌肉收缩。与此同时,乙酰胆碱被终板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破坏,结束兴奋传递过程。
2.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与兴奋收缩耦联 肌节的缩短和伸长通过粗、细肌丝在肌节内相互滑动而发生,肌丝本身的长度不变。在这个过程中把肌纤维兴奋和肌纤维收缩连接起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高频考点4 血细胞的组成与生理功能
1.红细胞生理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有:①运输O2和CO2;②对酸碱变化起一定的缓冲作用。其生理特性包括:①悬浮稳定性;②渗透脆性;③可塑变形性。
2.白细胞生理 ①中性粒细胞功能:吞噬外来病原微生物、异物和机体本身的坏死组织。②嗜碱性粒细胞功能:与某些异物引起的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③嗜酸性粒细胞功能: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变态反应中的作用,并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④淋巴细胞功能:参与特异性免疫。⑤单核细胞功能:分化成巨噬细胞,参与机体防卫功能。
3.血小板生理 其生理功能与特性有:①血小板具有黏着、聚集和释放缩血管物质的生理特性,参与生理止血与凝血过程。②修复血管受损的内皮细胞,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
典型试题3(A1型题)
对血细胞生理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E)
A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病原微生物作用
B红细胞具有缓冲酸碱变化的作用
C嗜碱性粒细胞与速发性变态反应有关
D巨噬细胞具有吞噬作用
E嗜酸性粒细胞加强嗜碱性粒细胞的功能
高频考点5 生理性止血
1.生理性止血 包括:①血管收缩;②血小板血栓形成;③纤维蛋白血凝块的形成。
2.血液凝固与生理性抗凝物质 血液由流动状态变为不流动的胶冻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其基本过程:①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②凝血酶的形成;③纤维蛋白的形成。血浆与组织中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的血液不发生凝血的原因是:①血管内膜光滑;②血流速度快;③血中含有抗凝血物质;④体内含有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