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身在胃及十二指肠最为多见,分别称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硝化作用有关。胃溃疡的好发部位为胃小弯、胃窦部;十二指肠溃疡好发部位为十二指肠球部,发生在十二指肠降部的溃疡为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本病是常见病,临床上十二指肠溃疡比胃溃疡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十二指肠溃疡好发于青壮年,胃溃疡发病年龄较十二指肠溃疡约迟10年。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损害因素和保护因素
1.幽门螺杆菌感染间接或直接使胃酸分泌增加
2.非甾体类药物
3.胃酸和胃蛋白酶:自身消化作用
4.其它遗传因素、吸烟、应激等因素有关。
发病机制:主要为胃十二指肠黏膜的自身保护因素(黏膜屏障、黏液屏障、前列腺素的细胞保护等)与损害因素(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以及细菌感染、药物损伤等)之间的失衡。具体如下:
(一)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病机制
1.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2.幽门螺杆菌感染
3.十二指肠球部黏膜相对脆弱4.遗传因素。
(二)胃溃疡(CU)的发病机制
1.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2.幽门螺杆菌感染3.胃小弯处黏膜脆弱
4.其他因素生理及心理的应激均可引发溃疡。此外,烟酒刺激、饮咖啡、吃精制低纤维食物或刺激性食物等也都会导致溃疡的发病率增加。
二、临床表现
(一) 腹痛
具有三大特点: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疼痛。
1.部位胃溃疡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常在剑突下正中或上腹偏右。
2.性质多为隐痛、胀痛或烧灼痛。
3.范围手掌大小。
4.多数病人疼痛有典型的节律,与饮食关系密切胃溃疡疼痛常在进餐后1/2~1小时出现,持续1~2小时后逐渐缓解,下次进餐后疼痛复发,其典型节律为进食—疼痛—缓解。十二指肠溃疡病人疼痛为饥饿痛或空腹痛,其疼痛节律为疼痛—进食—缓解。临床上少数溃疡病人可无症状,称为“无症状性溃疡”,这类病人首发症状多为呕血和黑便。
(二)其他
反酸、暖气、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三)全身症状
可有失眠、多汗、脉缓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表现。胃溃疡因进食痛而影响进食,会导致营养不良、消瘦和贫血。十二指肠溃疡往往由于进食可缓解疼痛而频繁进食,体重可增加,但有慢性出血可弓J起缺铁性贫血。
(四)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十二指肠溃疡并发出血较为多见。
2.穿孔是消化性溃疡最严重的并发症,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溃疡穿孔多见于十二指肠后壁溃疡。
3.幽门梗阻分功能性梗阻和器质性梗阻。
4.癌变十二指肠溃疡极少发生癌变。胃溃疡发生癌变的几率在5%以下。临床上对年龄在45岁以上、疼痛节律改变或消失、经内科正规治疗4-6周症状无好转,表现有食欲缺乏、进行性消瘦、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贫血者应高度疑有癌变可能,应进一步作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确诊。
编辑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