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治疗包括:抗甲状腺药物治疗,I131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其中抗甲状腺药物主要为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两种药物有什么区别呢?本文从两药的适应症、用法用量、药代动力学特征、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方便临床合理选择药物。
作用机制
两药均抑制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系统,阻断甲状腺中的碘氧化为活性碘,从而防止酪氨酸碘化,起到抗甲状腺效果[1-2]。
大剂量丙硫氧嘧啶还能抑制外周组织中T4向T3转化[3],因此甲状腺危象的患者首选丙硫氧嘧啶,首次口服或者经胃管注入500~1000mg,以后每次250mg,每4小时口服[4]。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的疗效取决于其在甲状腺内的浓度、持续时间及半衰期,虽然甲巯咪唑半衰期3~6h,但是其在甲状腺内作用可达24h,且浓度高,同时有研究表明[3]给予甲巯咪唑后3~6h甲状腺内药物浓度与给药后17~20h没有区别。因此甲巯咪唑可一天一次给药。
丙硫氧嘧啶半衰期只有1~2h,其持续时间6~8h,但在甲状腺素内浓度远低于甲巯咪唑,因此丙硫氧嘧啶一般使用多次给药法。
剂量及疗程
特殊人群
1.儿童用药
2.妊娠期
在妊娠期用药中,FDA对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分类均为D类,均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发育,但是药物通过胎盘量及药物本身对孕妇、胎儿产生不良反应多少有别。
研究表明[8],在生理pH下,丙硫氧嘧啶蛋白结合率高,而甲巯咪唑蛋白结合率低,因此丙硫氧嘧啶透过胎盘量少于甲巯咪唑。
在不良反应发面:丙硫氧嘧啶可能导致肝脏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致死性肝功能衰竭,且丙硫氧嘧啶所致肝脏毒性显著高于甲巯咪唑。
因此在妊娠早期首选丙硫氧嘧啶,并密切监测肝功能。在妊娠中晚期首选甲巯咪唑。
孕妇血清中TSH在妊娠期间几乎监测不到,另有文献报道母体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达到正常时,胎儿的TSH已经升高[9],因此孕妇血清中FT4是甲亢控制的主要监测指标。
3.哺乳期
由于丙硫氧嘧啶具有肝脏毒性且不良反应后果较为严重,因此哺乳期母亲首选甲巯咪唑。
《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10]推荐甲巯咪唑的剂量20~30mg/天,对于母亲和婴儿都是安全的。若对甲巯咪唑存在过敏或者耐药,推荐使用药丙硫氧嘧啶,剂量300mg/天也是安全的。
考虑到甲巯咪唑血药浓度高峰与哺乳时间的关系,推荐甲巯咪唑分次给药,不仅可以减少药物峰值浓度可能对婴儿产生的影响,而且兼顾母亲对药物的需求[10-12]。
不良反应
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均可产生皮疹、发热、皮肤瘙痒、白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症、中毒性肝炎、血管炎等,但是甲巯咪唑不良反应是剂量依赖性的;丙硫氧嘧啶是非剂量依赖性的[13]。
知识延伸:甲亢缓解:停药一年,血清TSH和甲状腺激素正常。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复发率大约在50%,75%患者在停药后的3个月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