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1年儿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汇总
苯丙酮尿症
苯丙酮尿症的临床表现
患儿通常在3~6个月时初现症状,1岁时症状明显。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1)神经系统:以智能发育落后为主,惊厥。
(2)外观:毛发、皮肤、虹膜色浅。
(3)其他:湿疹,尿和汗液有鼠尿臭味。
苯丙酮尿症的发病机制
典型PKU:苯丙氨酸羟化酶(PAH)。
非典型PKU:鸟苷三磷酸环化水合酶(GTP-CH);6-丙酮酰四氢蝶呤合成酶(6-PTS)或二氢生物蝶呤还原酶(DHPR)缺乏所致。
苯丙酮尿症的诊断要点
(1)新生儿期筛查:Guthrie细菌生长抑制试验。
(2)尿三氯化铁试验和2,4-二硝基苯肼试验:用于较大儿童初筛。
(3)血浆游离氨基酸分析和尿液有机酸分析:提供诊断依据。
(4)尿蝶呤分析:鉴别三种非典型PKU。
(5)DNA分析:苯丙氨酸羟化酶编码基因位于12号染色体长臂,产前诊断。
苯丙酮尿症治疗饮食控制方法
限制苯丙氨酸摄入,提供低苯丙氨酸饮食;
由于苯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必需氨基酸,不能无苯丙氨酸饮食。
【备考攻略】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是由于苯丙氨酸(PA)代谢途径中的酶缺陷,使得苯丙氨酸不能转变成为酪氨酸,导致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并从尿中大量排出。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均有考点,所有题型均可能涉及到,尤其是与其他遗传性或者先天性甲低的鉴别。
【特别注意】
苯丙酮尿症与其他遗传性疾病不同,如果能得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则临床表现可不发生,智力正常,脑电图异常也可得到恢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