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知识
1.阴阳偏胜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胜为邪气盛的实证,故治疗应“泻其有余”(实者泻之);
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阴阳偏衰为正气不足的虚证,故治宜“补其不足”(虚者补之)。
2.药味主要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还有淡味。其中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
3.补母,即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则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泻心火有助于疏泄肝木。
4.心在液为汗。心在志为喜。肺在液为涕。肝在液为泪。
5.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肠主液。
6.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主津。
7.中介作用:指气能感应传导信息以维持机体的整体联系。人体内的各种生命信息的感应传递,以及内外环境各种信息的交流和感应,均以气为中介物质而完成。
8.宗气的主要功能:①走息道而司呼吸。②贯心脉而行气血。③宗气作为后天之气,对先天之气有重要的资助作用。
9.津液在输布过程中受到各脏腑阳气的蒸腾温化,可以化生为气。
10.任脉行于腹面正中线,多次与手足三阴经及阴维脉交会,能总任一身之阴经,故称为“阴脉之海”。任脉起于胞中,与女子妊娠有关,故又称“任主胞胎”。
11.督脉行于背部正中,多次与手足三阳经及阳维脉交会,能总督一身之阳经,故称为“阳脉之海”。
12.风邪为六淫中的主要致病因素,具有兼邪同病的特性,其他五邪常依附于风邪侵犯人体,表现为风寒、风热、风湿等兼夹证。
13.怒伤肝:怒则气上。暴怒或常怒,使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并走于上,常见头昏、头痛、面红、目赤,甚至呕血、昏厥。
14.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15.真虚假实即“至虚有盛候”,指“虚”为病机的本质,而其“实”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至虚之病,反见盛势”。
16.真实假虚即“大实有羸状”,指“实”为病机的本质,而其“虚”乃是病证假象的病理状态。即所说“大实之病,反有羸状”。
17. 辨明疾病的寒热虚实,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即为正治。
18. “治病必求于本”之“本”指阴阳。
19.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此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精液。
20. 心属火,其气通于夏,故为太阳;肺属金,其气通于秋,故为少阴;肾属水,其气通于冬,故为太阴;肝属木,其气通于春,故为少阳;脾属土,应于长夏,称为至阴,其中“至”为到达之意。
相关推荐:
2022卫生资格考试大纲 | 卫生资格考试教材 | 经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