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气味芳香,具有化湿运脾作用的药物,称为芳香化湿药。
药理作用:消化道、抗病原体。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增强:
挥发油→健胃驱风→刺激胃肠运动,有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积气的排出。
佩兰、白豆蔻→提高肠道紧张度,砂仁→促进肠管推进运动。
抑制:
厚朴、苍术、砂仁→解痉作用。
芳香化湿药对胃肠运动的不同影响,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剂量有关:
苍术→对抗乙酰胆碱所致小肠痉挛,又能对抗肾上腺素所致平滑肌抑制。
厚朴: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
2.促进消化液分泌
挥发油→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温和地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
作用环节包括:
①增强胃黏膜保护作用:苍术→氨基己糖→促进胃黏膜修复作用。砂仁→前列腺素→保护胃黏膜损伤;
②抑制胃酸分泌过多:厚朴酚→对抗胃泌素、氨甲酰胆碱引起的胃酸分泌;β- 桉叶醇→抗H 2受体→抑制胃酸分泌。
4.抗病原微生物
厚朴酚、苍术提取物、广藿香酮→抑制或杀灭G +(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百日咳杆菌),G-(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
苍术、藿香→抑制致病性真菌。
厚朴、苍术、广藿香、砂仁、白豆蔻→抑制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
小结:疏畅气机、宣化湿浊、健脾醒胃→调整胃肠运动功能、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等。
二、常用药物
厚朴
主要含酚类物质(厚朴酚、和厚朴酚、异厚朴酚等),挥发油(β-桉叶醇),少量生物碱。
具有燥湿、消积、行气、平喘的功效。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调整胃肠运动功能
与种属、剂量有关:
厚朴煎剂→兴奋兔肠肌;
小剂量→小鼠肠管兴奋,大剂量抑制;豚鼠抑制作用更显著。
厚朴酚→对抗组织胺所致十二指肠痉挛→抑制作用。
(2)促进消化液分泌
厚朴所含挥发油→刺激嗅觉、味觉感受器,或刺激局部黏膜→反射性地增加消化腺分泌。
(3)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
(4)保肝(行气止痛):
对病毒性肝炎、急性肝损伤、免疫性肝纤维化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厚朴酚为主要有效成分。
(5)抗菌、抗病毒
厚朴酚→革兰阳性菌、耐酸性菌、炭疽杆菌、类酵母菌丝状真菌、变形链球菌、乳搜‘集整理酸杆菌均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对牙病中致龋齿的变形链球菌有十分显著的抗菌作用。
抗病毒作用。
(6)抗炎、镇痛(行气)。
2.其他药理作用
(1)中枢抑制、肌松
厚朴酚、和厚朴酚、厚朴乙醚提取物→中枢抑制,抑制脑干网状结构激活系统、丘脑下前部的觉醒中枢。
厚朴酚→抑制中枢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脊髓抑制。
肌松:
厚朴酚、和厚朴酚→中枢性肌松作用→抑制脊髓反射→非箭毒样的肌松剂。
厚朴碱静脉注射能→阻断神经运动终板的传递功能→横纹肌松弛→与筒箭毒碱相似,新斯的明可对抗其肌松反应。厚朴碱非去极化型骨骼肌松弛剂,具有筒箭毒碱样机松作用。
(2)抑制血小板聚集:厚朴酚、和厚朴酚。机制:抑制血栓烷素A 2的合成、细胞内的Ca2+流动。
(3)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
低于肌松剂量的厚朴碱注射给药→降压。
厚朴酚、和厚朴酚→钙通道阻滞作用。
综上所述,与厚朴燥湿、消积、行气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为调整胃肠运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抗溃疡、保肝、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等作用。
【现代应用】
1.细菌性痢疾
2.防治龋齿
3.肌强直
广藿香
主要含挥发油:广藿香醇、广藿香酮。
【药理作用】
1.促进胃液分泌。
2.抗病原微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广藿香酮→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
对黄癣菌、趾间及足跖毛癣菌等多种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
藿香黄酮类物质→抗病毒作用,可抑制消化道、上呼吸道鼻病毒生长繁殖。
钩端螺旋体:低浓度抑制、高浓度杀灭。
【现代应用】
1.急、慢性胃肠炎、消化不良、胃肠过敏、夏日感冒
2.早孕反应
3.霉菌性阴道炎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