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四气的含义
①四气:也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性质,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②四气中温热与寒凉属于两类不同的性质——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
温次于热,凉次于寒,即在共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
对于有些药物,通常还标以大热、大寒、微温、微寒等予以区别,这是对中药四气程度不同的进一步区分;
③还有一些平性药,寒热偏性不明显,实际上也有偏温偏凉的不同,称其性平是相对而言的,仍未超出四性的范围,如香附、柿蒂;
④四性从本质而言,实际上是寒热二性。
中药四气的确定
①药性寒热温凉,是从药物作用于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是与所治疾病的寒热性质相对应的;
②药性的确定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③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物,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黄芩,板蓝根对于发热口渴、咽痛等热证有清热解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寒性;
④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物,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如附子、干姜对于腹中冷痛、四肢厥冷、脉沉无力等寒证具有温中散寒作用,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热性。
中药四气的意义
①《本经》提出“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素问·至真要大论》谓:“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指出了寒热与治则的关系;
阳热证用寒凉药,阴寒证用温热药,这是临床用药的一般原则,不得违反;
②如果用寒凉药治寒性病,温热药治热性病,则必然要加重病情。王叔和谓“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则亡”便是此意;
③如果应当用热药用了温药,或应当用寒药用了凉药,则病重药轻,不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反之,应当用温药用了热药,或应当用凉药而用了寒药,则病轻药重,易伤阴或伤阳;
④至于寒热错杂之证,往往采用寒药热药并用;
⑤真寒假热之证,则当以热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寒药;真热假寒之证,则当以寒药治本,必要时反佐以热药。
特别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