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经八脉是不同于十二经脉(正经)的另一类经脉。它们的分布不似十二经脉那样规律,与脏腑没有直接的属络关系,彼此之间也无表里配合关系,亦无经别、经筋和皮部,故称之为“奇经”。
奇经八脉的名称,不像十二经脉那样有手足、阴阳、脏腑的共同规律,而是各具涵义,其名称多反映了各自的特点。
(一)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督、任、冲三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然后别道而行,分布于腰背胸腹等处,所以明代张介宾称其为“一源而三歧”。
督脉从会阴向后再向上,分布于腰、背正中线。任脉从会阴向前再向上,分布于腹、胸正中线。督、任二脉不仅是同一起点,而且在口唇部位相连接,形成二脉之间的紧密联系。
冲脉从会阴向前再向上,挟脐而行,直冲而上,主要分布于腹、胸。
带脉横围于腰腹,绕身一周,状如束带。
跷脉与维脉均分阴阳,并且左右对称。阴跷脉起于内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内侧与腹、胸部;阳跷脉起于外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外侧以及腹、胸侧面与肩部。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大腿内侧及腹、胸部;阳维脉起于外踝下,左右各一,向上主要分布于腿的外侧及腰背和头的侧面。
(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分布部位
1.督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沿脊柱里面上行,至项后风府穴处进入颅内,络脑,并由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上唇系带处。
分支:从脊柱里面分出,络肾。
分支:从小腹内分出,直上贯脐中央,上贯心,到喉部,再向上到下颌部,环绕口唇,再向上至两眼下部的中央。
2.任脉
起于胞中,下出会阴,经阴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线上行,至喉咙,上行至下颌部,环绕口唇,分行至目眶下。
分支:从胞中出,向后与冲脉偕行于脊柱前。
3.冲脉
主干: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挟脐上行,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喉,环绕口唇,到目眶下。
分支:从少腹输注于肾下,浅出气街,沿大腿内侧进入腘窝,再沿胫骨内缘,下行到足底;又有支脉从内踝后分出,向前斜入足背,进入大足趾。
分支:从胞中分出,向后与督脉相通,上行于脊柱内。
4.带脉
起于季胁,斜向下行到带脉穴,绕身一周环行于腰腹部。在腹面的带脉,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
5.阴阳跷脉
阴跷脉起于内踝下足少阴肾经的照海穴,沿内踝后直上小腿、大腿内侧,经前阴,沿腹、胸进入缺盆,出行于人迎穴之前,经鼻旁,到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阳跷脉会合。阳跷脉起于外踝下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小腿、大腿外侧,再向上经腹、胸侧面与肩部,由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再上行进入发际,向下到达耳后,与足少阳胆经会合于项后。
6.阴阳维脉
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足三阴经交会之处,沿下肢内侧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然后上行至咽喉,与任脉相会。阳维脉起于外踝下,与足太阳胆经并行,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行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
相关推荐: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山东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