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型中成药特点比较
汤剂:吸收快,易发挥效用,并能结合辨证施治,随证组方,能全面照顾各种病证的特殊性。
丸剂:丸者,缓也。多药力持久,服用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及贮存。适用于病情稳定,尤其在疾病恢复阶段或需巩固疗效者(也有用于急救)。但是不能随病情变化如汤剂般灵活加减。
散剂:制作简便,便于服用及携带,但是内服吸收较汤剂为慢。
膏剂:有内服和外用两种,内服膏剂可长期应用,滋补药多采用膏剂;外用膏剂,一般称为膏药,适用于外科疮疡肿疖或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疾病。
丹剂:是指含汞、硫黄等矿物药,经过加热升华,使之变成剂量小、作用大的一种制剂。但由于临床运用的习惯,对某些较贵重的药物或有特殊功效的药物制成的其他剂型,亦称为“丹”,遂使丹剂没有固定的剂型。
酒剂:一般指用白酒或黄酒浸制药材所得的浸出液。适用于补养体虚、风湿疼痛及跌打损伤等证。
片剂:体积小,成本低,贮运方便。
针剂:作用迅速,给药方便,药物不受消化液和食物的影响。
在使用药物之前,要根据不同的药性和病情来决定选用不同的剂型。一般地说,凡病起于骤急,欲取速效,多选用汤剂、针剂,中药注射剂在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应用;慢性疾患,宜于缓治久服,多用丸剂或膏剂,但是有些丸剂如安宫牛黄丸等,也可以治疗急性病;散剂的功效,较汤剂徐缓,比丸剂迅速;风湿痹痛,多采用酒剂。
黄芩的成分药理及应用
【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黄芩苷、黄芩素(黄芩苷元)、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黄芩新素Ⅰ、黄芩新素Ⅱ。
β-谷甾醇、苯甲酸、葡萄糖醛酸和多种微量元素
【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1)抗菌、抗病毒
体外试验发现,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有抑制作用;对多种致病性皮肤真菌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效成分是黄芩素和汉黄芩苷元。黄芩对流感病毒及乙肝病毒有抑制。
(2)抗炎 对急慢性炎症均有抑制作用。
抗炎机制:与抑制组胺释放及抗花生四烯酸代谢有关。黄芩新素Ⅱ、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素等均能抑制大鼠腹膜肥大细胞释放组胺(HA)。黄芩素、黄芩苷等多环节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不同程度地抑制前列腺素E(PGE)和白细胞三烯(LT)生成,从而减轻炎性介质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壁通透性及白细胞的趋化作用。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抗免疫反应作用,尤对I型变态反应(过敏反应)作用显著。
免疫抑制的机制:
①稳定肥大细胞膜,减少炎性介质释放。
②影响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
也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作用。黄芩苷锌络合物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黄芩苷及苷元能抑制免疫缺陷病毒及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活性。
(4)解热 总黄酮和黄芩苷具有解热作用。
(5)保肝、利胆
黄芩及黄芩提取物等对半乳糖胺、四氯化碳诱导的实验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黄芩及黄芩素等可促进实验动物胆汁分泌。
机制:保肝作用可能与抗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6)镇静 有中枢抑制作用。
(7)对血液系统影响 止血功能
机制:黄芩素、汉黄芩素、千层纸素、黄芩新素Ⅱ等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胶原、ADP(二磷酸腺苷)、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凝血酶诱导的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
2.其他药理作用:(l)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2)抗氧自由基损伤;(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小结
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与其抗病原体、抗炎、调节免疫功能、解热、镇静、保肝、利胆、促凝血等药理作用有关。
【临床应用】小儿呼吸道感染、急性菌痢、病毒性肝炎、疖疔、外痈、蜂窝组织炎和深部脓肿、急性胰腺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