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管型检查
1.正常情况下可观察到的管型有
A、透明管型
B、颗粒管型
C、蜡样管型
D、脂肪管型
E、细胞管型
参考答案: A
解析:透明管型参考值为0~1/LPF,偶尔见于成人浓缩尿和激烈运动后的尿液标本中。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血小板管型见于DIC
B、血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
C、肌红蛋白管型见于肾梗死
D、圆柱体见于急性肾炎
E、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柱塞性黄疸患者
参考答案: C
解析:肌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管型构成的主要基质是
A、本周蛋白
B、α1-微球蛋白
C、β2-微球蛋白
D、T-H蛋白
E、黏蛋白
参考答案: D
解析:尿液清蛋白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
4.提示慢性肾炎晚期预后不良的管型是
A、细胞管型
B、脂肪管型
C、蜡样管型
D、宽大管型
E、透明管型
参考答案: D
解析:出现宽大管型,见于重症肾病、急性肾衰竭病人多尿早期、慢性肾炎晚期尿毒症(表示预后不良,故又称肾衰管型)。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见于亚急性、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尤其是肾病综合征。
5.关于颗粒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颗粒来自血浆蛋白
B、细颗粒管型由粗颗粒管型降解而来
C、细颗粒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早期
D、粗颗粒管型常呈暗褐色
E、颗粒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
参考答案: C
解析:颗粒管型内含大小不等的颗粒物,来自崩解变性的细胞残渣、血浆蛋白及其他物质。按颗粒的粗细又分为粗颗粒管型和细颗粒管型两种,前者充满粗大颗粒,常呈暗褐色;后者含许多微细颗粒,呈灰色或微黄色。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可见于脱水、发热,尤其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在急性肾衰竭多尿早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6.正常人尿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A、红细胞0~1/HP
B、尿酸结晶
C、白细胞0~2/HP
D、透明管型0~1/LP
E、颗粒管型
参考答案: E
解析:正常人尿中,可偶见1~2个白细胞/HP,每4~7个高倍视野可偶见1个红细胞,透明管型的正常参考值为0~1/LP。出现颗粒管型多提示肾实质性病变,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
7.管型呈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 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这种管型是
A、粗颗粒管型
B、蜡样管型
C、脂肪管型
D、细胞管型
E、细颗粒管型
参考答案: B
解析:蜡样管型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直观性 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较短而粗,一般略有弯曲,两端常不整齐。
8.A、红细胞管型
B、白细胞管型
C、脂肪管型
D、宽大管型
E、颗粒管型
第1题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的管型是
参考答案: B
解析:正常尿中无白细胞管型,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细菌感染性病变。
第2题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的管型是
参考答案: E
解析:正常人尿中无粗颗粒管型。颗粒管型的出现和增多,提示肾脏有实质性病变。
第3题提示肾实质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管型是
参考答案: C
解析:正常尿中无脂肪管型。出现脂肪管型提示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可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等,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9.关于管型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B、尿浓缩与管型形成有关
C、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管型形成的基质
D、尿液碱化与管型形成有关
E、蛋白质在肾小管内形成的圆柱形聚体
参考答案: D
解析:尿浓缩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盐类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进蛋白凝固、沉淀,由溶胶变为凝胶并进一步固化,致使尿流速减慢,促使肾小管远端形成管型。管型形成的条件为:①高浓度尿蛋白和T-H蛋白。②尿液浓缩和肾小管内环境酸化。③有可交换使用的肾单位。
10.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管型是
A、胆红素管型
B、肌红蛋白管型
C、结晶管型
D、脂肪管型
E、血小板管型
参考答案: A
题目解析:胆红素管型:见于严重阻塞性黄疸患者,尿胆红素试验常强阳性,可伴亮氨酸和酪氨酸结晶。
11.管型的基础物质主要是
A、α1球蛋白
B、黏蛋白
C、T-H蛋白
D、α2球蛋白
E、核蛋白
参考答案: C
题目解析:尿蛋白质和T-H蛋白浓度增高:尿蛋白质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础物质。
相关推荐:
2022卫生资格考试大纲 | 卫生资格考试教材 | 经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