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药物 |
考点 |
青霉素 |
含有四元的β-内酰胺环与五元的四氢噻唑环骈合的结构,具有较大的分子张力,酸性或碱性条件均可使β-内酰胺环发生裂解; 临床上常用青霉素钠或青霉素钾,不耐酸(不能口服)、不耐酶、抗菌谱窄; 含有3个手性碳原子; 青霉噻唑基是青霉素类药物特有的结构,因此存在交叉过敏反应 |
氨苄西林 |
青霉素6位酰胺侧链引入苯甘氨酸得到; 具有抗革兰阴性菌活性 |
阿莫西林 |
氨苄西林结构中苯甘氨酸的苯环4位引入羟基得到,口服生物利用度提高; 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水溶液不稳定,会生成聚合物 |
哌拉西林 |
在氨苄西林6位侧链的氨基上引入哌嗪酮酸基团得到哌拉西林 |
头孢类构效 |
基本母核为β-内酰胺环与六元氢化噻嗪环骈合得到,多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具有耐酸的性质,因而可以口服; β-内酰胺环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可以与氢化噻嗪环中的双键形成共轭,使β-内酰胺环趋于稳定; 7位的酰胺基是抗菌谱的决定性基团 |
头孢氨苄 (第一代) |
侧链为苯甘氨酸 |
头孢唑林 (第一代) |
C-3位甲基上连有5-甲基-2-巯基-1,3,4-噻二唑的杂环; 在C-7位的氨基上连有四氮唑乙酰基 |
头孢克洛 (第二代) |
头孢氨苄的C-3位甲基以卤素替代得到; 可口服 |
头孢呋辛 (第二代) |
C-7位的氨基上连有顺式的α-甲氧肟基呋喃乙酰基侧链,使对β-内酰胺酶高度稳定; 分子中的羧基与乙酰氧基-1-醇成酯得到头孢呋辛酯(前药),脂溶性提高,可以口服 |
头孢哌酮 (第三代) |
在头孢羟氨苄的C-7位氨基上引入乙基哌嗪二酮侧链,抗菌活性增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较强; C-3位甲基上引入硫代甲基四氮唑杂环 |
头孢曲松 (第三代) |
C-3位上引入酸性较强的6-羟基-1,2,4-三嗪-5-酮,使其具有非线性的剂量依赖性药动学(另2个非线性药动学药物是苯妥英钠和帕罗西汀); 钠盐的形式注射给药 |
头孢匹罗 (第四代) |
含有正电荷的季铵基团,穿透力强,对β-内酰胺酶稳定,对大多数细菌有高度活性 |
氧青霉烷类 克拉维酸 |
由β-内酰胺环和氢化异噁唑环骈合而成,张力大,因此易接受β-内酰胺酶中亲核基团的进攻,进行不可逆的烷化,使β-内酰胺酶彻底失活; 克拉维酸和阿莫西林组成的复方制剂,可使阿莫西林增效 |
青霉烷砜类 舒巴坦 |
为广谱的、不可逆竞争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 舒他西林:将氨苄西林与舒巴坦以1:1的形式以次甲基相连形成双酯结构的前体药物; 舒巴坦增强了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可制成复方制剂 |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 |
对大多数β-内酰胺酶稳定; 通常与肾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合并使用,保护亚胺培南在肾脏中不被肾肽酶破坏,并减轻药物的肾毒性 |
单环β-内酰胺类 氨曲南 |
N原子上连有强吸电子磺酸基团,更有利于β-内酰胺环打开; C-2位的α-甲基可以增加对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