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节 病因
一、六淫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概述
(1)定义:六淫是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在正常情况下叫六气。
(2)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①致病与季节气候、居处环境有关。
②六淫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时侵入人体致病。
③六淫在发病过程中,其所引起的病证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六淫致病,多首先侵犯肌肤,或从口鼻侵入,或从两者同时侵入。
2.各论
(1)风邪的性质及其致病特点:
①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善行指风邪致病,病位游移行无定处;数变指症状变幻无常,发病迅速。
③风为百病之长。风为六淫邪气的主要致病因素。
(2)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②寒性凝滞,主痛。
③寒性收引。
(3)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③暑多夹湿。
(4)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湿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
②湿性重浊。重:沉重。浊:秽浊,指分泌物秽浊不清。
③湿性黏滞。黏:黏着,黏腻;滞:停滞。
表现为两方面:一是症状的黏滞不爽;二是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④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其病多见于人体下部。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②燥易伤肺。
(6)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②火易耗气伤津。故“壮火食气”。
③火易生风动血。故“热极生风”。④火易发肿疡。
二、疫疠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定义疫疠是一种具有强烈传染性的致病邪气。
2.疫疠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三、七情
1.七情与五脏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
2.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各种情志刺激都与心有关;情志所伤以心、肝、脾多见。
(2)影响内脏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惊则气乱;悲则气消;思则气结;恐则气下。
四、痰饮
1.概念痰和饮都是水液代谢的局部或全身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饮一般分为有形与无形两类。黏稠者称痰,清稀者称饮。
2.致病特点
(1)痰:“百病多由痰作祟”。在肺,喘咳咳痰;
在心,胸闷心悸;
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
痰火扰心则癫狂;
在胃,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在经络筋骨,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阴疽流注;
上犯于头,眩晕;
结于喉,则梅核气。
(2)饮:留肠间,则肠鸣有声(痰饮);
在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悬饮);
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其形如肿(支饮);
溢于肌表,则水肿、无汗、身体疼痛(溢饮)。
五、瘀血
1.概念瘀血,是指体内局部血液停滞。包括积于体内的离经之血及阻滞于血脉及脏腑内运行不畅的血液。瘀血一旦形成,又成为致病因素产生新的病证。
2.共同致病特点
(1)疼痛:性质多为刺痛;部位固定不移;疼痛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在体表,局部多表现为青紫肿胀;在体内多为瘕积,位置固定,按之有痞块。
(3)出血:血色紫暗,或夹有血块。
(4)四诊: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瘀点;舌下静脉曲张,脉细涩,沉弦,结代脉。
六、饮食失宜、劳逸失当、胎传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1.饮食失宜饮食过饱或过饥、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饮食偏嗜又有偏食寒热或五味偏嗜等。
2.劳逸失当度劳累或过度安逸的情况。
“过劳”包括劳力过度、劳神过度和房劳过度。
‘‘过逸’’指长期不从事体力劳动和体育锻炼。
《内经》说:‘‘劳则气耗”、“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卧伤气”。
3.胎传因素指由胎儿时期带来的,至出生后而发病的因素。包括胎弱和胎毒。
执业药师QQ群: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