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反应的基本类型、发生机制
基本类型 |
病因学分类 |
剂量有关 |
由药物本身或其代谢物所引起,使固有药理作用持续和增强 |
不良反应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作用,以及继发反应、首剂效应、后遗作用等 | |||
苦杏仁的主要成分苦杏仁苷在体内消化分解后会产生少量氢氰酸;大剂量服用时,产生的大量氢氰酸使脑部首先受到损害,呼吸中枢麻痹常为氰化物中毒致死的原因 | |||
剂量无关 |
与药物变性和人体特异体质有关 | ||
少量患者使用青黛后有胃肠道刺激症状,极少数的高敏患者会出现转氨酶升高、头痛、水肿、红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甚至骨髓严重抑制等症状 | |||
病理学分类 |
功能改变 |
药物引起人体的器官或组织功能发生改变 | |
多为暂时性,但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等更严重,甚至引起器质性改变 | |||
器质改变 |
药物引起人体器官或组织出现病理性器质改变 | ||
可细分为炎症型、增生型、发育不全型、菱缩坏死型 | |||
发生机制 |
副作用 |
药物的固有反应,如大黄逐瘀通经治疗瘀血肿痛,其泻下攻积的功效就会导致腹泻的副作用 | |
利用麻黄宣肺平喘的功效治疗哮喘,麻黄碱可升压,导致患者血压波动 | |||
毒性作用 |
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如大量服用乌头、附子,可引起全身麻木、神志不清、手足抽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 | ||
长期服用朱砂、雄黄等,可导致汞、砷等重金属蓄积中毒 | |||
变态反应 |
本质上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 ||
五味子、白芍、当归、丹参等可引起荨麻疹 | |||
虎杖、两面针等可引起药疹 | |||
蟾酥、苍耳子,蓖麻子可引起剥脱性皮炎 | |||
槐花、南沙参可引起丘状皮疹 | |||
黄柏、天花粉、大黄等可引起湿疹样药疹 | |||
中药注射液可引起皮疹等过敏样反应、过敏性哮喘、过敏性休克 | |||
后遗作用 |
指停止用药后遗留下来的生物学效应 | ||
长期大量服用关木通造成的肾损害是不可逆的,无法恢复 | |||
服用小金丸、西黄丸等引起的皮肤红肿、瘙痒等,停药后可消失 | |||
熊胆粉、大黄、番泻叶、黄连等短期内出现的食欲减退等消化道不适症状 | |||
长期大量服用甘草出现的假性醛固酮增多症,后遗作用较为持久 | |||
特异质反应 |
指少数患者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的一些与一般人群不同的反应 | ||
某些患者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食用新鲜蚕豆后可突发急性血管内溶血 | |||
药物依赖性 |
分为精神依赖性和生理依赖性 | ||
部分患者长期服用番泻叶产生生理依赖性 | |||
连续服用器粟壳及含有罂粟壳的中成药易致成瘾,兼有生理依赖性和精神依赖性 | |||
致癌作用 |
细辛、土槿皮、桂皮、八角茴香中含黄樟醚和细辛醚等致癌物质 | ||
槟椰中含有槟榔碱和水解槟榔碱,也是一种致癌物质 | |||
巴豆中含有的巴豆油有明显的辅助致癌活性,可使致癌作用增强 | |||
致畸作用 |
某些药物可影响胚胎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胎儿畸形 | ||
研究发现含砷和砷化合物的药物可致动物畸胎及增加死胎率 | |||
致突变作用 |
中药雄黄、千里光等诱发雄性小鼠的微核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显示其具有潜在致突变作用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