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经集注》系统整理了南北朝以前的药物学资料;创立了新的编写体例:药物分类按自然属性进行区分;创设了“诸病通用药”专项。
2.证:即证候,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机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例如心脾两虚、风寒犯肺、气虚血瘀、痰湿中阻等。
3.治疗阳虚证(虚寒证)时,可采用的治法有阴病治阳、阴中求阳、阴阳双补。治疗阴虚证(虚热证)时,可采用的治法有阳病治阴、阳中求阴、阴阳双补。治疗阴阳偏衰时,可采用的治法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双补。
4.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滋水涵木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5.根据五行相克规律确定的治法有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6.肝的功能有: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主疏泄包括调畅情志、协调脾胃升降、促进胆汁生成与排泄、促进血液运行和津液代谢、调畅排精行经。肝主藏血是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7.冲脉,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
8.偏阴质,是指具有代谢相对减退、身体偏寒、喜静少动等特征的体质类型。具有该体质类型的人,受邪发病后多表现为寒证、虚证。
9.七情内伤影响内脏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思则气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10.阴盛格阳:临床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又可见身热反不恶寒(但欲盖衣被)、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病机为真寒假热证。阳盛格阴:临床可见身热、面红、气粗、烦躁等症状;又突然出现四肢厥冷(但身热不恶寒)、脉象沉伏(但沉数有力)等假寒之象。病机为真热假寒证。
11.未病先防-扶助正气,提高抗病能力:①重视精神调养;②加强身体锻炼;③ 注意生活起居;④人工免疫。
12.寒热用以分辨疾病的属性;表里用以分辨疾病病位与病势的浅深;虚实用以分辨邪正的盛衰。
13.红舌主热证,淡白舌主虚寒证。
14.裂纹舌:舌面上有明显的裂沟,称为裂纹舌,多由阴液亏损不能荣润舌面所致。
15.湿温潮热:以午后热甚,身热不扬为特征。
16.脾气虚-脾失健运证的症状有:食纳减少,食后作胀,大便溏泻,时息时发。并伴有身倦无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
17.肾精不足的症状有:男子精少不育,女子经闭不孕,小儿生育迟缓,身材矮小,囟门迟闭,骨骼痿软。成人早衰,发脱齿摇,耳鸣耳聋,健忘恍惚,足痿无力。(技巧:与人的生长、发育有关)
18.急性胰腺炎是淀粉酶AMY增髙的最常见原因。
19.肌钙蛋白(cTn)是诊断心肌坏死最特异和敏感的首选标志物。
20.正治包括寒者热之(以热治寒)、热者寒之(以寒治热)、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
↓↓点击下方链接领取[执业药师]真题/考点/模拟题等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