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地高辛的作用机制系通过抑制下述哪种酶起作用()
A.磷酸二酯酶
B.鸟苷酸环化
C.腺苷酸环化酶
D.Na⁺, K⁺-ATP酶
E.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答案]D
[解析]地高辛等强心苷类药主要是通过抑制衰竭心肌细胞膜上Na⁺, K⁺-ATP酶,使细胞内Na⁺水平升高,促进Na⁺-Ca²⁺交换,提高细胞内Ca²⁺水(小2往上)平,从而发挥正性肌力作用。选项D正确当选。
2[.单选题]洋地黄毒苷的半衰期是()
A.72h
B.7天以上
C.5天
D. 48h
E.18h
[答案]B
[解析]洋地黄毒苷:起效时间1〜4h,达峰时间8〜14h,半衰期为7天以上,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受肾功能影响小,可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体内消除缓慢,有蓄积性。选项B正确当选。
3[.单选题]临床口服最常用的、唯一经过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的强心苷药物是()
A.洋地黄毒苷
B.毒毛花苷K
C.地高辛
D.去乙酰毛花苷
E.铃兰毒苷
[答案]C
[解析]地高辛口服制剂是唯一经过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也是唯一被美国FDA确认能有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正性肌力药。选项C正确当选。
4[.单选题]强心苷的作用机制不包括()
A.抑制 Na⁺,K⁺-ATP 酶
B.使细胞内Na⁺减少,K⁺增多
C.使细胞内Na⁺增多,K⁺减少
D.使细胞内Ca²⁺增多
E.促使肌浆网Ca²⁺释放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重点是强心苷的作用机制,治疗量强心苷抑制Na⁺, K⁺-ATP酶,使细胞内Na⁺量增多,K⁺量减少。胞内Na⁺量增多后,再通过Na⁺-Ca²⁺双向交换机制,或使Na⁺内流减少,Ca²⁺外流减少,或使Na⁺外流增加,Ca²⁺内流增加。细胞内Ca²⁺<少量增加时,还能增强Ca²⁺离子流,使动作电位2相内流的Ca²⁺增多,此Ca²⁺又能促使肌浆网释放出Ca²⁺即“以钙释钙”的过程。这样,在强心苷作用下,心肌细胞内可利用的Ca²⁺量增力口,使收缩加强。选项B正确当选。
5[.单选题]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应首选的药物是()
A.丙吡胺
B.苯妥英钠
C.普萘洛尔
D.普罗帕酮
E.维拉帕米
[答案]B
[解析]苯妥英钠可改善房室传导,能与强心苷竞争Na⁺,K⁺-ATP 酶,抑制强心苷中毒所致的晚后除极和触发活动,恢复强心苷抑制的传导,是治疗强心苷中毒引起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用于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选项B正确当选。
6[.单选题]强心苷最常见的早期心脏毒性反应是()
A.房颤
B.二联律
C.室性期前收缩
D.房性期前收缩
E.窦性停搏
[答案]C
[解析]心脏毒性是强心苷最主要最危险的毒性反应,过量的强心苷能提高心肌特别是心室肌
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过度抑制房室传导,因而可出现临床所见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快速型心律失常早搏,特别是室性早搏最常见,二联律是强心苷中毒的特征反应,三联律也可出现,严重时可发展为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发展为心室颤动。选项C正确当选。
7[.单选题]以下哪种心律失常禁用强心苷()
A.心房颤动
B.心房扑动
C.室性心动过速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慢性心功能不全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强心苷的不良反应。强心苷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最多见的是室性早搏、室
性心动过速,很少引起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常见的还有房室传导阻滞和心电图的改变,包括ST段压低,T波倒置,Q-T间期缩短。选项C正确当选。
8[.单选题]半衰期30〜36小时,最常用于口服的强心苷是()
A.洋地黄毒苷
B.米力农
C.多巴酚丁胺
D.毒毛花苷K
E.地高辛
[答案]E
[解析]地高辛口服起效时间是1-2h,消除半衰期为36h。选项E正确当选。
9[.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强心苷的禁忌症的选项是()
A.梗阻性肥厚型心脏病
B.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
C.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
D.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
E.单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强心苷的禁忌证。1.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或扑动者。2.伴窦房传导阻滞Ⅱ度或高度房室阻滞又无起搏器保护者。3.梗阻性肥厚性心肌病、单纯的重度二尖瓣狭窄伴窦性心律者。4.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者。5.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特别是有进行性心肌缺血者,应慎用或不用地高辛。选项C正确当选。
10[.单选题]患者,女性,57岁。高血压病史20年,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给予地高辛每日维持量治疗,突然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宜选用的治疗药物是()
A.苯妥英钠
B.阿托品
C.维拉帕米
D.普萘洛尔
E.胺碘酮
[答案]B
[解析]地高辛引起的心动过缓者可静脉注射阿托品0. 5-2mg或异丙肾上腺素0.5-1mg。选项B正确当选。
11[.单选题]强心苷对以下哪种心功能不全疗效最好()
A.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B.高度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C.伴有心房扑动、颤动的心功能不全
D.严重贫血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E.缩窄性心包炎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答案]C
[解析]强心苷用于快速性室上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反复性心动过速。选项C正确当选。
12[.单选题]不能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是()
A.美托洛尔
B.普罗帕酮
C.维拉帕米
D.利多卡因
E.普萘洛尔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利多卡因的作用特点。利多卡因属于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因此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选项D正确当选。
13[.单选题]维拉帕米对下列哪类心律失常疗效最好()
A.房室传导阻滞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强心苷中毒所致心律失常
D.室性心动过速
E.室性早搏
[答案]B
[解析]维拉帕米作为钙通道阻滞剂,主要抑制L-型钙通道的钙离子内流,延长窦房结和房室结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减慢窦房结的自律性和房室结的传导。静脉注射用于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口服用于减慢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和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的心室率。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选项B正确当选。
14[.单选题]下列关于胺碘酮的描述,错误的是()
A.是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B.能明显抑制复极过程
C.主要经肾脏排泄
D.在肝中代谢
E.长期用药后,患者角膜可有黄色微粒沉着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胺碘酮的作用特点。胺碘酮在肝脏代谢,主要代谢物去甲胺碘酮仍有生物活性。胺碘酮或去甲胺碘酮极少经尿或粪便排泄,而是基本被储存在体内。其主要消除途径实际上可能是含胺碘酮的上皮细胞逐渐脱落。选项C正确当选。
15[.单选题]不属于普罗帕酮作用特点的是()
A.阻滞Na⁺内流,降低自律性
B.弱的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作用
C.无肝首过效应
D.适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心率失常
E.降低0相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减慢传导
[答案]C
[解析]普罗帕酮属于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阻滞Na⁺内流,降低自律性;降低0相去极化速度和幅度,减慢传导;也抑制钾通道,延长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有弱的β受体阻断作用。口服用于维持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窦性心率。选项C正确当选。
16[.单选题]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药理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A.降低膜反应性
B.适度阻滞钠通道
C.减慢0相去极化速度
D.抑制Na⁺内流,抑制K⁺外流
E.APD缩短明显,相对延长ERP
[答案]E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Ⅰa类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机制。Ⅰa类药适度地阻滞钠通道,抑制Na⁻
内流,同时抑制K⁺外流,使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度减慢,传导减慢,APD及ERP延长,此外,也减少Ca²⁺内流,故有膜稳定作用。选项E正确当选。
17[.单选题]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宜用()
A.丙吡胺
B.胺碘酮
C.维拉帕米
D.利多卡因
E.普萘洛尔
[答案]D
[解析]利多卡因为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轻度阻滞钠通道。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特别是对急性心肌梗死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为首选药。选项D正确当选。
18[.单选题]利多卡因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是()
A.提高心肌自律性
B.改变病变区传导速度
C.抑制K⁺外流和Na⁺内流
D.促进K⁺外流和Na⁺内流
E.β受体阻断作用
[答案]B
[解析]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为:(1)降低自律性:利多卡因能促进浦肯野纤
维4相K⁺外流,降低Na⁺内流,使4相舒张除极化速度降低,因而降低室性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2)缩短ADP,相对延长ERP。(3)改变病变区传导速度:在细胞外低K⁺浓度组织,利多卡因促进K⁺外流,使最大舒张电位负值增大,0期除极化速度及幅度增加,传导速度加快,有利于消除单向阻滞终止折返。选项B正确当选。
19[.单选题]利多卡因的电生理作用错误的是()
A.缩短APD
B.显著减慢传导
C.ERP相对延长
D.降低自律性
E.促进K⁺外流
[答案]B
[解析]治疗量利多卡因一般对传导无明显影响。利多卡因是ⅠB类,阻断钠通道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对短动作电位时程的心房肌无效,仅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选项B正确当选。
20[.单选题]轻度阻滞Na⁺通道的药物是()
A.利多卡因
B.普鲁卡因胺
C.普萘洛尔
D.胺碘酮
E.丙吡胺
[答案]A
[解析]此题主要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利多卡因为I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轻度阻滞钠通道,抑制Na⁺内流和促进K⁺外流,使APD和ERP缩短,但APD缩短更为明显,故相对延长ERP,有利于消除折返。临床主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选项A正确当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