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望诊
B.扪诊
C.切诊
D.闻诊
E.问诊
<1> 、通过对患者全身及局部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望诊,是对患者全身或局部进行有目的观察以了解病情,测知脏腑病变。
<2> 、通过触按患者脉搏或身体其他部位以了解病情的方法是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两部分,是医者运用指端的触觉,在病者的一定部位进行触、摸、按、压,以了解病情的方法。
2、A.白色
B.黄色
C.赤色
D.青色
E.黑色
面部颜色
<1>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正确答案】 D
<2>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
【正确答案】 E
<3> 、主热证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望色。
白色 主虚寒证、失血证。
黄色 主虚证、湿证。
赤色 主热证。
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
黑色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
3、A.肺虚或肾不纳气之证
B.痰涎壅盛的肺实证
C.寒证
D.阳、热、实证
E.阴、寒、虚证
望姿态的描述中
<1> 、身重难于转侧,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常见于
【正确答案】 E
<2> 、坐而俯首,气短懒言者,常见于
【正确答案】 A
<3> 、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者,常见于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阳主动,阴主静”,喜动者属阳证,喜静者属阴证。如患者卧位,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者,多为阳、热、实证;身重难于转侧,面常向里,精神萎靡者,多为阴、寒、虚证;若患者卧时仰面伸足,常揭去衣被,不欲近火者,多属热证;卧时躇缩成团,喜加衣被或向火取暖者,多属寒证。若坐而仰首,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坐而俯首,气短懒言者,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之证;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是心阳不足,水气凌心;咳逆倚息不得卧,每发于秋冬的,多是内有伏饮。
4、A.舌底
B.舌根
C.舌尖
D.舌中
E.舌边
<1> 、胃在舌分属部位是
【正确答案】 D
<2> 、胆在舌分属部位是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前人还发现舌的一定部位与一定的脏腑相联系,并反映着相关脏腑的病理变化,从而把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四个部分,分属于心肺、脾胃、肾、肝胆等有关脏腑。
5、A.淡白舌
B.红舌
C.紫舌
D.绛舌
E.黑舌
<1> 、里实热证和阴虚内热共见者属于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红舌:舌色深于正常舌,称为红舌。主热证。热盛则气血涌甚,反映于舌质,故呈现红色。可见于里实热证,也可见于阴虚内热。
<2> 、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属于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6、A.舌苔的厚薄
B.舌苔的润燥
C.舌苔的腐腻
D.舌苔的有无
E.舌苔的有根与无根
<1> 、对辨邪正虚实,胃气的有无有重要意义的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有根与无根:舌苔坚敛而着实,紧贴着舌面,刮之难去,苔与舌如同一体,犹如从舌里长出来的,即为有根苔,又叫真苔;而舌苔不着实,似浮涂在舌上,刮之即去,不象是从舌上生出来的,则为无根苔,又叫假苔。察舌苔之有根、无根对辨邪正虚实,胃气的有无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有根的多为实证、热证,表示有胃气;无根的则多见于虚证、寒证,表示胃气衰。
<2> 、可以了解津液变化情况的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润燥:正常舌苔是润泽的,为津液上承之征。察舌苔的润燥,主要是了解津液变化的情况。苔面干燥,望之枯涸,扪之无津,称为燥苔,更甚者有粗糙刺手感觉的又称糙苔,是津液不能上承所致,多见于热盛津伤或阴液亏耗的病证。但也有因阳气虚不能化津上润而苔反燥者。苔面有过多水分,扪之滑利而湿,称为滑苔,多是水湿内停之征。
舌苔由燥转润,往往是热邪渐退或津液渐复之象,表示病情好转;若由润变燥,则表明津液已伤,热势加重,或邪从热化。
<3> 、能帮助了解病邪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的是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厚薄:苔质的厚薄,以“见底”和“不见底”为标准,也就是透过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为薄苔,不能见到舌体的为厚苔。
观察舌苔的厚薄,能帮助了解病邪的轻重及病情的进退。一般地说,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者,舌苔多薄;而病邪传里,病情较重,或内有食饮痰湿积滞者,则舌苔多厚。舌苔由薄增厚,表示病邪由表入里,病情由轻转重,为病进;而由厚变薄,则表示邪气得以内消外达,病情由重变轻,多属病退
<4> 、正邪斗争互为消长表现在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剥落:苔的有无与消长变化,是正邪斗争互为消长的表现。若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以致舌面光洁如镜,即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也属胃的气阴两伤之候。若花剥而兼有腻苔者,说明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较为复杂。
7、A.面部白色
B.面部黄色
C.面部赤色
D.面部青色
E.面部黑色
<1> 、主肾虚、水饮、瘀血证的为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黑色的临床意义
主肾虚、水饮证、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的病色。寒水阴邪所以过盛,主要在于肾阳的虚衰。肾为水火之脏,阳气之根。阳虚火衰,则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血行不畅,故面多见黑色。目眶周围见黑色,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病,或寒湿下注的带下证。若面黑而干焦,则多为肾精久耗。
<2> 、主虚寒证、失血证的为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白色的临床意义
主虚寒证、失血证。白为气血不荣之候,凡阳气虚衰,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颜面俱呈白色。若(白光)白而虚浮,多属阳气不足,淡白而消瘦,多为营血亏损。若急性病突然面色苍白,常属阳气暴脱的证候。里寒证剧烈腹痛,或虚寒战栗时,也可见面色苍白,则为阴寒凝滞,经脉拘急所致。
<3> 、主虚证、湿证的为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黄色的临床意义
主虚证、湿证。黄为脾虚、湿蕴的征象。故脾失健运,而气血不充,或水湿不化者,面即常见黄色。面色淡黄,枯槁无泽,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之故,若面色黄而虚浮,称为黄胖,多是脾气虚衰,湿邪内阻所致。如面、目、身俱黄,称为黄疸,其中黄而鲜明如橘子色者,为阳黄,多属湿热,黄而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多属寒湿。
<4>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的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青色的临床意义
主寒证、痛证、瘀血证及惊风证。青为寒凝气滞,经脉瘀阻的气色。盖寒主收引,寒盛而留于经脉,则经脉拘急不舒,阻碍气血的运行,或气滞而凝,或血阻而瘀,都可使面色发青,甚至出现青紫色。如阴寒内盛,心腹疼痛,可见苍白而带青的面色;心气不足,推动无力,血行不畅,可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为气虚血瘀所致。又有小儿高烧,面部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最易察见,往往是惊风的先兆。
8、A.淡白舌
B.淡红舌
C.红舌
D.绛舌
E.紫舌
<1> 、正常舌色是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常舌象,是舌体柔软,活动自如,颜色淡红,舌面铺有薄薄的、颗粒均匀、干湿适中的白苔,常描写为“淡红舌、薄白苔”。
<2> 、主虚寒证的舌色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淡白舌:较正常舌色浅淡,称为淡白舌。主虚寒证,为阳气虚弱,气血不足之象。阳虚血少,气血不荣,故舌色淡白,常见于阳虚、血虚的病证。
<3> 、主内热深重的舌色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绛舌:舌色深红,称为绛舌,主内热深重。外感热病,表示邪热深入营血,多见于热性病极期。内伤杂病,常见于久病、重病之人,多属阴虚火旺。
9、A.舌面豆腐渣堆积
B.舌面光洁如镜
C.舌苔由腐转腻
D.舌苔由厚转薄
E.舌苔由润转燥
<1> 、食积、痰浊等病者舌象可见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腐苔,苔质颗粒较大,松软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刮之易脱,多由阳热有余,蒸腾胃中腐浊邪气上升而成,常见于食积、痰浊等病。
<2> 、胃阴枯竭、胃气大伤者舌象可见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剥落:苔的有无与消长变化,是正邪斗争互为消长的表现。若舌苔骤然退去,不再复生,以致舌面光洁如镜,即为光剥舌,又叫“镜面舌”,是胃阴枯竭、胃气大伤的表现。若舌苔剥落不全,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也属胃的气阴两伤之候。若花剥而兼有腻苔者,说明痰浊未化,正气已伤,病情较为复杂。
10、A.燥咳
B.肺痈
C.喉痈
D.白喉
E.顿咳
<1> 、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多为
【正确答案】 E
<2> 、咳声如犬吠,多为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