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头痛在额部,病变多在
A、少阳经
B、少阴经
C、厥阴经
D、阳明经
E、太阳经
48、循行于躯干正中线的经脉是
A、任脉
B、冲脉
C、足太阴脾经
D、手少阴心经
E、足阳明胃经
49、经络在躯干部分的分布规律,足三阳经的阳明经行于
A、上肢
B、背面
C、头面
D、手足
E、胸腹
50、下列不属于十二经表里相合关系的是
A、足太阴经与足阳明经
B、手少阴经与手少阳经
C、足少阳经与足厥阴经
D、手阳明经与手太阴经
E、足太阳经与足少阴经
51、具有“主胞胎”作用的是
A、络脉
B、带脉
C、任脉
D、冲脉
E、督脉
52、后天各种因素使体质具有
A、可变性
B、稳定性
C、全面性
D、普遍性
E、复杂性
53、在养生防病时,对阳盛体质的宜忌是
A、宜塞忌通
B、宜凉忌热
C、宜平忌消
D、宜泻忌补
E、宜温忌寒
54、不易感受外邪,平时很少生病的体质为
A、阴虚质
B、偏阴质
C、阳虚质
D、偏阳质
E、阴阳平和质
55、某人形体偏胖,面色萎黄,食量较小,喜饮热水,性格内向,动作迟缓,容易疲劳。属于
A、偏阳质
B、偏阴质
C、阴阳平和质
D、阴虚质
E、气郁质
56、具有黏腻停滞特征的邪气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57、下列不属于六淫之邪的是
A、风邪
B、疠气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58、六淫中,常挟湿邪的是
A、风邪
B、寒邪
C、暑邪
D、燥邪
E、火邪
59、出现干咳少痰,痰液胶粘难咳是由于感受了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暑邪
60、燥邪伤人最易损伤人体的
A、心
B、肝
C、脾
D、肺
E、肾
61、好发为痈肿疮疡的六淫为
A、风邪
B、寒邪
C、湿邪
D、燥邪
E、火邪
62、火热邪气致病除有高热症状外往往还伴有口渴喜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这是因为
A、火热之邪其性炎上
B、火热之邪易生风动血
C、火热之邪最易耗伤人体津液
D、火热之邪易发肿疡
E、火热之邪易伤肺脏
63、易致肝风内动的邪气是
A、风邪
B、火热邪
C、暑邪
D、湿邪
E、燥邪
64、情志的异常变化,首先影响的是哪个脏的功能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5、“百病多由痰作祟”是因为痰
A、阻碍气血
B、扰动神明
C、致病广泛
D、病势缠绵
E、阻滞气机
66、因恐惧过度而出现二便失禁,摄纳不住的表现是
A、气上的症状
B、气下的症状
C、气乱的症状
D、气结的症状
E、气消的症状
67、突然受惊后出现精神不安,惊慌失措的表现为
A、气上的症状
B、气下的症状
C、气乱的症状
D、气结的症状
E、气消的症状
68、梅核气为痰气凝结于
A、经络
B、咽喉
C、筋骨
D、胸肋
E、胸膈
69、“至虚有盛候”是说明
A、实证
B、虚证
C、虚实夹杂证
D、真虚假实证
E、真实假虚证
70、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的病理变化属于
A、真实假虚
B、实中夹虚
C、虚中夹实
D、因实致虚
E、由实转虚
71、下列属阴阳互损病理变化的是
A、阴盛格阳
B、阴虚阳亢
C、阴虚导致阳虚
D、阳盛格阴
E、阳盛则热
72、“寒者热之”是治疗
A、实热证
B、虚热证
C、寒实证
D、虚寒证
E、寒热夹杂证
73、“阳病治阴”的方法适用于
A、阳偏盛证
B、阴偏盛证
C、阴偏衰证
D、阳偏衰证
E、阴阳俱衰证
74、以下不属于阴偏盛的病理变化的是
A、真寒假热
B、阴盛格阳
C、阴盛则寒
D、虚寒证
E、阴盛则阳病
75、“治未病”是指
A、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B、外避病邪和既病防变
C、未病先防和早期诊治
D、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E、调养正气和控制疾病传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