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健康观
(1)消极健康观:没有疾病和症状就是健康的观点,是生物医学模式健康观的体现。
(2)积极健康观: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还包括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完好状态。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观的体现。
2.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是社会医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主要特点是所要研究的问题及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2)试验研究:主要是现场试验研究。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3)德尔菲法:基于专家会议预测法发展而来,其核心是专家独立评价,但又相互了解、逐渐取得一致。采用此方法的关键是专家的选择,是一种主观评议法。
(4)文献研究:是利用已有的文献资料(包括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通过整理、综合、分析等手段,最终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研究方法。
(5)评价研究: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卫生服务评价。
3.问卷的一般结构包括封面信、指导语(对填写问卷的说明)、问题及答案(问卷的主体)、编码等部分。
4.开放式问题
(1)优点:可让回答者自由发挥;适用于答案较多、较复杂的问题。
(2)缺点:开放式问题要求回答者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适用范围有限;自填式问卷通常不用开放式问题;回答率低;对开放式问题的统计处理常常比较困难。
5.封闭式问题
(1)优点:容易回答,节省时间,文化程度较低的调查对象也能完成,回答者比较乐于接受这种方式,问卷的回收率较高。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或是等级,便于分析和比较。
(2)缺点:某些问题的答案不易列全,回答者没有表明自己意见的可能,而调查者也无法发现;答题者可能猜答和随便选答,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易发生笔误,这类错误无法区分。
6.信度: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常用信度系数来评价。
效度: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达到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7.信度和效度的联系
(1)不可信的测量一定是无效的。即信度不高,效度也不高。
(2)可信的测量,可能是有效的也可能是无效的。即信度高,不一定效度也高。
(3)无效的测量既可能是可信的也可能是不可信的。即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也可能不高。
(4)有效的测量,一定是可信的测量。即效度高,信度一定也高。
8.单一型健康评价指标:①生长、发育统计指标:如新生儿低体重百分比等;②疾病统计指标:如发病率、患病率、疾病构成等;③死亡统计指标:如粗死亡率、年龄别死亡率、婴儿死亡率等。
9.复合型健康评价指标
①减寿人年数(PYLL):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岁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②无残疾期望寿命(LEFD):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通过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损失的平均寿命,从而得到无残疾状态下的预期平均生存年数;
③活动期望寿命(ALE):是以生活自理能力丧失率为基础计算而得,是指人们能维持良好的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年限;
④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生命数量和生活质量以时间为单位的综合性指标;
⑤健康期望寿命(HALE):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开发的一个最新的衡量健康的指标。
10.评价年龄:是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预期死亡率水平求出的年龄称评价年龄。
11.增长年龄: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12.根据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三者之间不同的量值,评价结果可以区分为四种类型:
①健康型:被评价者的评价年龄小于实际年龄。
②自创性危险因素型:个体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并且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的差值大。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降低或去除,可较大程度地延长预期寿命。
③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个体的评价年龄大于实际年龄,但是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这类危险因素主要来自既往疾病史或生物遗传因素,个人不容易改变或降低这些因素,即使稍有改变,效果也不明显。
④一般性危险型:个体的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死亡水平相当于当地的平均水平。
13.社会角色受限:包括主要角色活动的种类和数量受限、角色紧张和角色冲突等,是反映患者生命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指标。
14.活动受限包括三个层次:①躯体活动受限,如屈体;迁移受限,如卧床;②自我照顾能力下降,如不能自行梳洗。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是指:进食、穿衣、洗澡、上厕所和室内走动五项指标。
15.主观判断与满意度:①自身健康和生活判断,反映在疾病和治疗的影响下,患者生命质量的总变化,同时也反映患者对未来生活的期望与选择;②满意度与幸福感:满意度用来测定患者的需求满足程度,幸福感用来测定患者整个生命质量水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