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黏膜斑纹鉴别
1.排除假膜性白色病损:口腔黏膜的白色病损多种多样,但主要包括角化性病损和坏死假膜性病损两大类。因此首先应排除假膜性白色病变。方法是用棉签、压舌板刮擦病变部位,假膜性白色病变的白色斑块易于脱落,即可排除之。
2.排除白色角化病:口腔黏膜上的角化性病损包括许多不同的疾病,其中首先必须排除由于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白色角化病。这些疾病从发病因素、病变性质及预后来看,都不同于白斑。口腔白斑是一种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着明显的癌变潜能。而由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引起的白色角化病,当刺激因素去除后,病损在l~3个月内变薄,最后逐渐消退。
3.排除口腔毛状白斑:约30%HIV感染者在病程中出现口腔毛状白斑。损害多见于双侧舌侧缘黏膜,可延伸至舌背部或舌腹部黏膜。损害呈白色皱褶隆起,不可擦去。多见于男性。
4.口腔扁平苔藓:典型的口腔黏膜扁平苔藓与口腔黏膜白斑易于鉴别,但扁平苔藓的斑块状损害与白斑却易混淆。通常,口腔白斑多为孤立性损害,扁平苔藓可在口腔多处发生;白斑仅局限于口腔,而扁平苔藓在同一患者的口腔黏膜上可表现出多种形态,并可伴有皮肤损害。必要时,应通过活检做出病理学诊断。
5.综合分析:就白斑本身的诊断而言,也应当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如发病因素、性别、年龄、发病部位、临床特征以及动态性观察等进行综合分析,且对于某些易于癌变或者临床诊断有困难者需进行活组织检查,而不能仅依靠某一方面做出诊断。
6.组织病理学:诊断白斑的组织病理学表现主要是上皮单纯增生和(或)异常增生,一般认为伴有上皮异常增生,尤其是中、重度异常增生者更易癌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