颞下颌关节检查、邻合面嵌体等
口腔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邻合面嵌体,洁治下牙槽麻醉
解析:
一、颞下颌关节检查
(一)面型及关节动度检查
1.观察面部左右是否对称,包括关节区、下颌角、下颌支和下颌体的大小和长度是否正常、双侧是否对称;颏点是否居中,面下1/3是否协调。
2.髁突活动度检查有两种方法:以双手示指或中指分别置于两侧耳屏前方、髁突外侧,嘱患者作开闭口运动,感觉髁突动度;或将小指伸入外耳道内,贴外耳道前壁进行触诊。检查时注意双侧对比。
(二)下颌运动检查
1.开口度和开口型是否正常,两侧关节动度是否一致。
2.弹响和杂音:有无关节弹响和杂音,弹响发生的时间、性质、次数和响度;在开闭口运动时是否有绞锁。
(三)咀嚼肌及关节区触诊检查
1.检查髁突后区和髁突外侧是否有压痛。
2.检查颞肌、咬肌、翼外肌等咀嚼肌群的收缩力,是否有压痛,双侧是否对称。口内检查颞肌前份(下颌支前缘向上)、翼外肌下头(上颌结节上方)和翼内肌下部(下颌磨牙舌侧后下方和下颌支内侧面)。
二、磨牙邻(牙合)面嵌体的牙体预备
(一)调整体位
患者躺在治疗椅上,调整治疗椅靠背和头托,使预备下颌后牙时下颌牙列(牙合)平面与水平面成0°——45°角,预备上颌后牙时,上颌牙列(牙合)平面与水平面垂直。调整治疗椅高度,使患者头部略高于术者的肘部。
预备下颌后牙时,术者可坐在患者头部的右前方或右后方。预备上颌后牙时,术者坐在患者头部的右后方。
(二)牙体预备方法与要求
磨牙邻(牙合)面合金嵌体的牙体预备应先预备邻面洞形再预备(牙合)面洞形。
1)邻面箱状洞形预备 首先去净龋坏腐质。用稍细一点的平头锥形车针(MANI TF-13),将(牙合)面洞形向邻面缺损扩展,将邻面缺损处向颊、舌、龈方扩展,形成邻面箱状洞形。邻面箱形的颊舌壁和龈阶的边缘均应在邻面接触区外的颊舌龈外展隙内。邻面颊舌壁外展6°,与(牙合)面洞形的颊舌壁移行,髓室壁无倒凹,龈阶平直与髓室壁垂直,龈阶宽1mm。
2)(牙合)面洞形预备 首先去净龋坏腐质。用钨钢裂钻或金刚砂平头锥台形车针(MANI TF-22),从(牙合)面缺损或龋坏最宽处开始预备,预备深度2mm,底部平整。去除悬釉,向周围扩展,形成膨大的鸠尾和缩窄的峡部。鸠尾应位于中央窝处,鸠尾峡部应位于近邻面缺损侧的颊舌尖三角嵴之间。鸠尾峡部宽度为颊舌尖宽度的1/3——1/2。(牙合)面洞形的轴壁应去除倒凹,向(牙合)方外展2°——5°,边缘避开咬合接触点至少1mm距离(可先用咬合纸检查确定咬合接触点位置)。向邻面延伸,与邻面洞形的颊舌壁移行。如果缺损较深,则不必要求预备一致的洞底深度,以免造成露髓或近髓。
三、龈上洁治术
调整体位:医生位于患者右前方或右后方,洁治上颌时,颌平面与地面呈45度,洁治下颌牙时,颌平面与地平面平行 。器械的选择用于前牙者:有直角形洁治器、大镰刀形洁治器。用于后牙者:弯镰刀形洁治器。改良握笔法。支点稳固以中指与无名指贴紧一起共同作支点,或以中指作支点。将洁治器尖端1——2mm的工作刃紧贴牙面,放入牙石的根方,洁治器面与牙面角度以70°——80°左右为宜。肘、腕部用力,提拉式以支点为中心,力传至器械,去除牙石。用探针检查牙石是否去除干净,牙龈有无受损,用力方向向冠方邻面和颊、舌水平方向,洁治后,用3%的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或擦洗治疗区、漱口。
四、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
亦称翼下颌注射法,适用于下颌牙的拔除以及下颌牙槽外科手术。临床上下牙槽神经阻滞麻醉常用口内直接注射法。
注射标志 患者大张口时,可见磨牙后方,舌腭弓(前柱)之前,有一索条样黏膜皱襞,即翼下颌皱襞。另在颊部有一由脂肪组织突起形成的三角形颊脂垫,其尖端正居翼下颌韧带中点而稍偏外处。此二者即为注射的重要标志。
若遇颊脂垫尖不明显或磨牙缺失的患者,可在大张口时,以上下颌牙槽嵴相距的中点线上与翼下颌韧带外侧3——4mm的交点,作为注射标志。
注射方法 嘱患者大张口,下牙平面与地面平行,将注射器放在对侧口角,即第一、第二前磨牙之间,与中线成45°。注射针应高于下颌牙面1cm并与之平行。按上述的刺入点标点进针2.5cm左右,可达下颌骨骨面的下牙槽神经沟。回抽无血,即可注入麻药1——1.5ml。约5分钟后,患者即感同侧下唇口角麻木、肿胀,探刺无痛。
麻醉区域及效果 同侧下颌骨、下颌牙、牙周膜、前磨牙至中切牙唇(颊)侧牙龈、黏骨膜及下唇部,以下唇麻木为注射成功的主要标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