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复发性疱疹性口炎一般在口唇或接近口唇处发生。
2.口腔念珠菌病病损区涂片镜检可见菌丝和孢子。
3.急性假膜型念珠菌口炎:新生儿最多见,又称新生儿鹅口疮或雪口病。
4.急性红斑型念珠菌口炎:又称抗生素口炎、抗生素舌炎。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后及HIV感染者,且大多数患者原患有消耗性疾病。
5.慢性红斑型(萎缩型)念珠菌病:又称为义齿性口炎,损害部位常在上颌义齿腭侧面接触的腭、龈黏膜。
6.慢性增殖性念珠菌病:又称慢性肥厚型念珠菌口炎、念珠菌性白斑。念珠菌性白斑有约4%的恶变率,高龄患者应提高警惕,争取早期活检,以明确诊断。
7.各型溃疡中愈合后会留下瘢痕的是重型阿弗他溃疡。
8.Riga-Fede溃疡专指发生于婴幼儿舌腹的溃疡。因过短的舌系带和过锐的新萌乳中切牙长期摩擦引起,舌系带处充血、肿胀、溃疡。
9.Bednar溃疡由婴儿吮吸拇指或过硬的橡皮奶头引起。固定发生于硬腭、双侧翼钩处黏膜表面,双侧对称性分布。
10.棘层内疱一般见于天疱疮。
11.口腔黏膜珠光白色网状/树枝状条纹,多见于扁平苔藓。
12.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口腔黏膜任何部位成簇小水疱,似针头大小,特别是邻近乳磨牙(成人是前磨牙)的上腭和龈缘处更明显。水疱疱壁薄、透明,不久溃破,形成浅表溃疡。
13.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整个病程需7~10天,糜烂或溃疡面逐渐缩小、愈合。
14.疱疹性口炎患病期间,抗病毒抗体在血清中出现,发病的14~21天最髙。
15.复发性疱疹性口炎损害总是以起疱开始,常为多个成簇的疱,单个的疱较少见。损害复发时,总是在原先发作过的位置,或邻近原先发作过的位置。
16.核苷类药物是抗单纯疱疹病毒最有效,可选择: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
17.口腔念珠菌致病:念珠菌的毒力增强;免疫功能下降;器官移植/糖尿病/艾滋病;维生素A缺乏;机械屏障消失;抗生素、激素的使用。
18.口腔念珠菌按照主要病变部位分为:①念珠菌口炎;②念珠菌唇炎;③念珠菌口角炎;④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CMCC(艾滋病相关性白色念珠菌病)。
19.活检法常用于慢性或肥厚性损害念珠菌病。
20.轻型口疮:①好发于角化较差的黏膜;②直径小于10mm;3~5个。③“凹、红、黄、痛”;④10~14天愈合,无瘢痕,有自限性;⑤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
21.重型阿弗他溃疡(腺周口疮):①直径大于10mm;②疼痛剧烈;③初发于口角,逐步向口腔后部蔓延;④病程可达1~2个月或更长;⑤预后可有瘢痕;影响言语及吞咽;⑥常伴低热、乏力等全身不适症状和腺周口疮病损局部区域的淋巴结肿痛。
22.口炎型口疮(疱疹样阿弗他溃疡):①小而多,散在分布(满天星);②直径约2mm;③邻近溃疡可连成片;④可伴全身症状;⑤愈后无瘢痕。
23.白塞病:①口、眼、生殖器三联征;②眼:虹膜睫状体炎、前房积液结膜炎等;③皮肤:结节性红斑、毛囊炎及针刺反应阳性。
24.结核性溃疡常见于舌部,为慢性持久性溃疡。溃疡边界清楚或呈线形,表现为浅表、微凹陷的溃疡,其底覆有少许脓性渗出物,除去渗出物后,可见暗红色的桑葚样肉芽肿。溃疡边缘微隆,呈鼠啮状,并向中央卷曲,形成潜掘状边缘。
25.深大的腺周口疮经久不愈,可作溃疡黏膜下封闭注射,每个封闭点局部浸润注射0.5ml。有镇痛和促进愈合作用。
26.慢性非特异性唇炎病因:各种慢性长期持续性刺激有关,如干燥、寒冷、舔唇、撕皮等不良习惯及日晒、烟酒、化妆品刺激等。
27.慢性脱屑性唇炎:以下唇为重。唇红部干燥、皲裂,有黄白色或褐色脱屑、脱皮或细鳞屑。可无痛地轻易撕下屑皮,暴露鳞屑下方鲜红的“无皮”样组织。
28.慢性糜烂性唇炎上下唇红部反复糜烂,渗出明显,结痂剥脱,痂皮脱落形成出血性创面。
29.慢性非特异性唇炎治疗避免刺激因素是首要的治疗措施,例如改变咬唇、舔唇等不良习惯,戒除烟酒,忌食辛辣食物,避免风吹、寒冷刺激,保持唇部湿润等。
30.地图舌舌背丝状乳头呈片状剥脱,微凹陷,形成光滑的红色剥脱区又称剥脱性舌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