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尖片为口腔科临床最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用于检查牙、牙周及根尖周病变。
2.根尖片分角线技术投照要求X线中心线垂直角度应与被检查牙的长轴和胶片之间的假想分角线垂直;X线中心线水平角度应与被检查牙的邻面平行,以避免牙影像重叠。
3.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原理是使X线胶片与牙长轴平行放置,投照时X线中心线与牙长轴和胶片均垂直。此种投照方法所产生的牙变形最小。
4.(牙合)翼片常用于检查邻面龋、髓石、牙髓腔的大小、邻面龋与髓室是否穿通和穿通程度,以及充填体边缘密合情况等。还可用于观察牙槽嵴顶有无骨质破坏。
5.上颌前部(牙合)片可显示上颌前部的全貌,包括前牙及牙槽突、切牙孔、鼻腔底、腭中缝、上颌窦、鼻泪管等。用于观察上颌前部炎症、外伤、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改变及乳、恒牙情况。
6.下颌前部(牙合)片显示下颌颏部影像,用于观察下颌颏部有无骨折及炎症、肿瘤等病变引起的骨质变化。
7.下颌横断(牙合)片可显示下颌骨体及下牙弓的横断面影像,用于检查:①下颌骨体部颊、舌侧密质骨有无膨胀、增生及破坏;②异物及阻生牙定位;③下颌骨骨折时颊舌向移位情况;④下颌下腺导管阳性结石。
8.全口牙位曲面体层片可以在一张胶片上显示双侧鼻腔、上颌骨、颧骨、翼腭窝、下颌骨、颞下颌关节、茎突以及全口牙等,常用于观察上下颌骨肿瘤、外伤、炎症、畸形等病变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等。
9.华特位片又称为鼻颏位片。用于观察上颌窦、额窦、筛窦、上颌骨、颧骨、眼眶、鼻腔的病变,也可显示下颌骨喙突在上颌与颧弓之间的位置以及颌间间隙的情况。
10.下颌骨侧斜位片又称为下颌骨侧位片,为临床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用于检查下颌骨体部、升支及髁突的病变。
11.颞下颌关节经颅侧斜位片亦称许勒位片,用于检查关节间隙及髁突、关节结节、关节窝的骨质改变。
12.唾液腺造影术适应证①唾液腺慢性炎症;②舍格伦综合征;③唾液腺良性肥大;④唾液腺肿瘤;⑤涎瘘;⑥导管阴性结石;⑦确定唾液腺周围组织病变是否累及腺体与导管等。
13.唾液腺造影术禁忌证①对碘过敏者;②唾液腺急性炎症期间;⑨唾液腺导管阳性结石,以避免注射造影剂时将结石向后推移。
14.造影剂有两种:油性造影剂为40%碘化油,水溶性造影剂为60%泛影葡胺。
15.牙颈部近中或远中因投照原因造成低密度影像,位于牙釉质和牙槽嵴顶之间,称为牙颈部Burnout征象。
16.上牙槽骨的密质骨薄,松质骨多,骨小梁数目多,因而在X线片上呈颗粒状影像;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骨小梁数目少,故在X线片上骨小梁结构呈网状。
17.上颌根尖片有切牙孔、腭中缝、鼻腔、鼻中隔、上颌窦底、颧骨、冠突(喙突)、上颌结节及翼钩等。
18.下颌根尖片所见颌骨正常解剖结构有颏棘、颏嵴、营养管、颏孔、下颌骨外斜线、内斜线、下颌管及下颌骨下缘等结构。
19.下颌骨的骨小梁结构,在下颌管以上致密,影像显示密度较高;下颌管以下疏松,骨小梁数目较少,影像密度相对较低。颏孔周围和下颌角区域为正常的骨质疏松区。
20.牙髓钙化有两种X线征象,局限性者表现为髓石,弥散性者表现为髓腔及根管钙化。髓石可为圆形或针状;弥散性钙化X线表现为正常髓腔及根管影像完全消失。
21.牙内吸收患牙的髓腔扩大,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低的透射影。发生于根管者,可见长短不一、粗细不均沿根管的扩大影,髓室壁或根管壁变薄。
22.畸形中央尖X线表现为牙根较短,髓腔根管粗大,牙根未形成,根尖孔扩大呈喇叭形,常伴有根尖周骨质吸收等感染征象。
23.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又称牙本质发育不全,X线表现为牙冠严重磨损,变短小,邻牙间隙增大。牙本质在髓腔侧的异常形成,致使髓室和根管部分或全部闭塞,牙根短而尖细。
24.多生牙拍摄X线片可确定多生牙的数目、位置、形态及与邻牙的关系。必要时可用埋伏牙定位投照或锥形束CT确定多生牙位于牙列唇颊侧或舌腭侧。
25.(牙合)向脱位,显示牙周膜间隙增宽,患牙向(牙合)面伸长;如为嵌入性脱位,则牙周膜间隙变窄或消失,牙冠低于正常邻牙的切缘。
26.致密性骨炎患牙根尖区的骨小梁增粗、增多,骨质密度增高,骨髓腔变窄甚至消失。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分界。根尖无增粗、膨大。
27.边缘性颌骨骨髓炎X线检查可选用下颌升支侧斜位片或曲面体层片及升支切线位片或下颌横断(牙合)片。
28.急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早期无影像学改变。骨骼脱钙量达到30%以上时X线片才能显示其病理变化,因而骨髓炎发病约10天后才能出现X线片异常改变。
29.Garré骨髓炎X线表现特点为骨膜新骨形成,典型者呈葱皮样改变;邻近髓质骨常有硬化,其中也可见低密度透射影。
30.颌面骨骨折1~2个月后,临床上已有明显愈合;一般在3~6个月后可见骨性愈合X线征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