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性感染
(一)破伤风的病原菌、临床表现、诊断、防治
破伤风是由一种革兰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球阳杆阴真菌阳,脑淋白破孢反常)—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毒血症的一种,破伤风杆菌并不进入血液循环。β-溶血性链球菌不易引起特殊性感染。
【临床表现】
1.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有伤后1~2日发病。
2.前驱期: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等。
3.发作期:症状为破伤风杆菌产生的外毒素引起。12~24小时后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初为咬肌,以后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躯干呈角弓反张状,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姿态。在持续紧张收缩的基础上,任何光线、声响、震动或触碰,均能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病人面色发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繁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非常痛苦。强烈的肌痉挛,可造成肌断裂、骨折、尿潴留;持续性呼吸肌群和膈肌痉挛,可造成呼吸停止,及至死亡。病人神志始终清楚。易发生的并发症有窒息、肺部感染、酸中毒和循环衰竭。
【习题】
1.诱发破伤风全身肌肉痉挛不常见的因素是
A.光线
B.温度
C.声音
D.震动
E.碰触
【答疑编号911040201:针对该题提问】
答案:B
2.破伤风病人典型的症状是肌紧张性收缩的基础上,发生阵发性肌肉强烈痉挛,通常最先受影响的肌群是:
A.面部表情肌
B.咀嚼肌
C.胸部肌群
D.背部肌群
E.四肢肌
答案:B
解析:破伤风是由一种革兰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伤口,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潜伏期平均为6~12日,亦有伤后1~2日发病。病人先有乏力、头晕、头痛、咬肌紧张酸胀,烦躁不安等前驱症状。12~24小时后出现典型的肌强烈收缩,初为咬肌,以后依次为面肌、颈项肌、背腹肌、四肢肌群、膈肌和肋间肌。出现牙关紧闭,“苦笑面容”,躯干呈角弓反张状,肢体可出现屈膝、弯肘、半握拳姿态。
【诊断】
1.根据受伤史和临床表现,一般可做出诊断,对于仅有前驱症状的病人要密切观察。
2.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化脓性脑膜炎:有颈项强直与角弓反张等症状,但无阵发性痉挛。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
(2)狂犬病:有被疯狗、猫咬伤史,以吞咽肌抽搐为主,听见水声或看见水,咽肌立即发生痉挛、剧痛、不能喝水。
【防治】
预防破伤风最可靠的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1.自动免疫:应用类毒素注射,以获得自动免疫。凡在十年内做过自动免疫者,伤后仅需注射类毒素0.5ml,即可预防破伤风。
2.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1500~3000U,必要时可在1周后追加注射一次量。
3.正确处理伤口:及时彻底清创,清除异物和无活力组织,切开死腔,充分引流,火器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有污染的伤口要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
【综合治疗措施】
1.清除毒素来源:彻底清创,敞开引流,用3%过氧化氢或1:1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与湿敷。
2.使用破伤风抗毒素中和游离的毒素。
3.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刺激。轻者可用镇静剂与安眠药物,重者可用氯丙嗪。对严重的抽搐还可用硫喷妥钠、副醛或肌肉松驰剂。
4.防治并发症: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鼻饲或全胃肠外营养。防治呼吸系统等其他部位的感染,抑制破伤风杆菌。保持呼吸道通畅。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