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外科感染
(一)、基本概念
外科感染 |
指需要外科治疗的感染,包括创伤、手术、烧伤等并发的感染 |
特异性感染 |
一种感染性疾病由特定的病菌引起,特定的细菌只引起特定的感染 |
非特异性感染 |
一种感染性疾病可由多种病菌引起,一种病菌可引起多种感染性疾病 |
条件性感染 |
指平常为非致病菌的病原菌趁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所引起的感染 |
二重感染 |
是指发生在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新感染 |
急性感染 |
病程在3周内的急性炎症 |
亚急性感染 |
病程3周~2月的感染 |
慢性感染 |
病程达2月或更长的感染 |
㈡.几种常见外科感染的比较
|
概念 |
常见菌 |
特点 | ||
疖 |
单个毛囊及其周围组织 的急性化脓性感染 |
金葡 |
危险三角的疖可导致颅内感染 | ||
疖病 |
不同部位同时发生或反 复出现疖 |
金葡 |
可合并糖尿病 | ||
痈 |
相邻的多个毛囊及其周 围组织出现的急性化脓 性感染 |
金葡 |
可合并糖尿病,好发于颈背部 行脓肿切排时,可十字切开 | ||
溶链、金葡、大肠杆菌 |
不易局限,迅速扩巴管网的急性感染。 |
乙型溶链 |
不坏死、不化脓,橡皮腿 | ||
急性淋巴管炎 |
感染经组织的淋巴间隙进入淋巴管,引起淋巴管及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
溶链、金葡 |
分浅、深两种 |
2、疖、急性蜂窝织炎、丹毒、脓肿
|
痈 |
急性蜂窝织炎 |
丹毒 |
脓肿 |
部位 |
多个毛囊和皮脂腺 |
各层软组织内 |
淋巴管 |
软组织或器官 |
致病菌 |
金葡菌 |
溶链、金葡、大肠杆菌 |
乙型溶链 |
金葡菌 |
特点 |
紫红色,边界不清,有多个脓栓。 |
不易局限,迅速扩散,无明显分界。 |
好发于下肢,局部烧灼痛,颜色鲜艳。 |
病变局限,分界清楚,波动感,穿刺有脓。 |
治疗 |
十字切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 |
抗生素应用,广泛切开引流。 |
抗生素应用,局部热敷硫酸镁湿敷。 |
抗生素应用,脓肿切排。 |
㈢.脓毒症的鉴别
|
革兰阳性菌脓毒症 |
革兰阴性菌脓毒症 |
真菌脓毒症 |
致病菌 |
金葡 |
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
白色念珠菌 |
毒素 |
外毒素 |
内毒素 |
— |
血培养 |
阳性率高 |
阳性率高 |
阳性率低 |
原发病 |
痈、急性蜂窝织炎、大面积烧伤、骨化脓性感染 |
肠道、胆道感染 大面积烧伤 |
原有感染经抗生素治疗后 |
寒颤 |
少见 |
多见 |
多见 |
发热 |
稽留热或弛张热 |
间歇热 |
稽留热或弛张热 |
皮疹 |
多见 |
少见 |
少见 |
昏迷澹妄 |
多见 |
少见 |
淡漠、嗜睡 |
肢冷紫绀 |
少见 |
多见 |
多见 |
少尿无尿 |
不明显 |
明显 |
明显 |
感染休克 |
发生晚、时间短 |
发生早、持续时间长 |
发生较晚、持续长 |
转移脓肿 |
常见 |
少见 |
少见 |
并发心肌炎 |
多见 |
少见 |
少见 |
㈣、破伤风
1.病因及病理
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梭状芽孢杆菌,是厌氧菌,故只能在狭深伤口的无氧环境中繁殖生长。破伤风是一种毒血症,细菌在伤口局部繁殖,产生大量外毒素(痉挛毒素)和溶血毒素。主要是痉挛毒素引起病人产生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临床表现
破伤风潜伏期6~12天,自然病程3~4周。潜伏期越短,预后越差;伤口部位距中枢越近预后越差。
破伤风的典型临床表现为肌肉阵发性痉挛,任何轻微刺激均可诱发全身肌群的痉挛和抽搐,每次发作持续数秒至数分钟。抽搐时病人神志清楚(可与“癫痛抽搐”相区别)。一般无发热,高热往往提示有肺炎的可能。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