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腹外疝
1.概述
基本概念:疝指任何脏器组织或器官离开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正常或是薄弱的缺损进入另一部位。腹部疝以腹外疝为多见。
|
内 容 |
病因 |
腹壁强度降低;腹内压上升(咳嗽,便秘、排尿困难三大因素及腹水、A妊娠等) |
腹外疝的基本病理解剖 |
(这个比喻很形象): 好象一双手抱一个气球:(1) 吹气孔(疝环)(2) 球内气体(疝内容物)(3) 气球(疝囊)(4) 手(疝外被盖) |
临床类型 |
易复型,难复型,嵌顿型,绞窄型 |
2.腹外疝的特点
腹股沟疝:斜疝最多见,男性占大多数,右侧比左侧多。
(1) 腹股沟管解剖:
“四壁两环”的结构 | ||
四壁 |
前壁 |
皮肤、皮下组织和腹外斜肌腱膜,外1/3有腹内斜肌覆盖 |
后壁 |
腹横筋膜和腹膜,内1/3尚有腹膜。 | |
上壁 |
腹内斜肌、腹横筋膜的弓状下缘。 | |
下壁 |
腹股沟韧带和腔隙韧带 | |
两环 |
深环即内口 | |
浅环即外口 |
(2)直疝三角(Hesselbach三角)解剖关系
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缘;底边:腹股沟韧带。直疝在此由后向前突出。
(3)腹股沟疝的鉴别诊断:主要掌握腹股沟疝与鞘膜积液的区别(尤其后者的透光实验阳性)
(4)斜疝和直疝的区别(可出多选题的)及直疝三角的构成(腹直肌外缘、腹壁下动脉、腹股沟韧带构成直疝三角)
(5)腹股沟斜疝、直疝和股疝的比较:
比较因素 |
腹股沟斜疝 |
腹股沟直疝 |
股疝 |
发病年龄 |
儿童及青壮年 |
老年 |
中年妇女 |
突出途径 |
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阴囊 |
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阴囊 |
经股管突出 |
疝块外形 |
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 |
半球形,基地较宽 |
半球形 |
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 |
疝块不再突出 |
疝块仍可突出 |
疝块不再突出 |
精索与疝囊关系 |
精索在疝囊后方 |
精索在疝囊前外方 |
|
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关系 |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
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 |
|
嵌顿机会 |
较多 |
极少 |
最多 |
3.治疗:腹股沟疝一般均应尽早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适用于<1岁幼儿、年老体弱者及禁忌手术者。
手术方法有疝囊高位结扎和疝修补术等。
传统的疝修补术包括
方法 |
方 式 |
适应症 |
加强前壁ferguson法 |
将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肌腱在精索前方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适用于腹横筋膜无明显缺陷,腹股沟管后壁尚健全的斜疝和一般直疝。 |
加强后壁Bassini法 |
把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肌腱在精索后缝至腹股沟韧带上。 |
适用于斜疝 |
Mcvay法 |
把腹内斜肌下缘与联合肌腱在精索后缝至耻骨梳韧带上。 |
适用于大的直疝、斜疝、复发性疝的病人。 |
Halsted法 |
与Bassini法同,且同时将腹外斜肌腱在精索后方缝至腹股沟韧带。 |
疝成形术用于缺损较大的疝. |
4.嵌顿性疝和绞窄性疝的处理原则:
嵌顿性疝应紧急手术,以防止疝内容物坏死并解除肠梗阻。绞窄性疝内容物已坏死更应手术。手术的关键是判断疝内容物的生命力。
绞窄疝处理原则:切除坏死肠管,一期缝合,但一般不作疝修补,因为感染很容易使修补失败。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