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诱因是感染。
2.Killip——急性心梗的分级
Ⅰ级:尚无明显的心力衰竭;
Ⅱ级:有左心衰竭,肺部啰音<1/2肺野;
Ⅲ级:肺部有啰音,且啰音的范围>1/2肺;
Ⅳ级:心源性休克,有不同阶段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3.纽约——除急性心梗以外的任何心脏病。
I级: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但平时一般活动下可出现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Ⅲ级: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小于平时的一般活动(或家务活动)即可引起上述症状;
Ⅳ级:心脏病患者不能从事任何体力活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心衰的症状,体力活动后加重。
4.心衰表现:左心衰—肺淤血;右心衰—体循环淤血。
5.洋地黄最适于心衰伴快速房扑房颤。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禁用洋地黄。
6.β受体阻滞剂延缓心肌重塑、降低死亡率;支气管哮喘、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禁用;心率<60次/分、低血压慎用。
7.急性左心衰治疗:取坐位,双腿下垂;吸氧;吗啡,伴CO2潴留者不宜应用;氨茶碱;首选呋塞米快速利尿;硝酸甘油或硝普钠扩张血管;正性肌力药物。
8.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48小时,能自行转复;
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转复,需要进行药物或电复律。
9.房颤:心律绝对不规则、第一心音强弱不等、脉短绌。
10.房颤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600次/分,其大小、形态和振幅不同。
11.房颤抗凝治疗:华法林:前三后四。
12.房颤治疗:转复窦律或控制心室率。转复窦律:药物转复(普罗帕酮、胺碘酮)、电转复(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药物转复无效者);控制心室率:β受体阻滞剂、维拉帕米、洋地黄类。
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特点:突发突止、整齐。
1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刺激迷走神经;腺苷、维拉帕米、普罗帕酮等静脉注射;电复律;射频消融。
15.室早:提前发生的、宽大畸形的QRS波,时限通常>0.12秒,其前无P波;代偿间歇完全。
16.室速有心室夺获和室性融合波。
17.房扑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样F波。
18.室颤心电图:波形、振幅及频率均极不规则,无法辨认QRS波、ST段及T波。
19.终止室颤最有效的方法是电除颤,只有室颤用非同步。
20.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传导阻滞:每个心房冲动都传至心室,但PR间期>0.20秒
二度Ⅰ型传导阻滞: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一个P波受阻不能下传心室
二度Ⅱ型传导阻滞:PR间期恒定,部分P波后无QRS波
三度传导阻滞:房室各自独立,P波与QRS波无关,心房率>心室率,QRS正常或增宽
21.心脏骤停核心表现:意识丧失,呼之不应;大动脉搏动消失;自主呼吸停止;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
22.胸外按压部位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点;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按压和通气比例为30:2。
23.人工呼吸给予足够的潮气量(约500~600ml),可以见到胸廓起伏。
24.早期除颤:室颤用电除颤;单相波除颤器能量选择为360J。
25.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功的关键。
26.血压:测量安静休息坐位时上臂肱动脉部位血压,在未用降压药物情况下2次以上非同日血压测定所得的平均值为依据。
27.老年人收缩期高血压的降压目标水平,收缩压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降至140mmHg以下,舒张压<90mmHg但不低于65~70mmHg。
28.他汀类主要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贝特类:主要降低甘油三酯(TG)。
29.冠心病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三高、吸烟。
30.心绞痛以胸骨体上段或中段之后的发作性胸痛最典型,压榨样疼痛。
44.中心静脉压(CVP):反映右心前负荷,CVP的正常值为5~10cmH2O
①<5cmH2O时,表示血容量不足;
②>15cmH2O时,提示心功能不全、静脉血管床过度收缩或肺循环阻力增高;
③>20cmH2O时,则表示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45.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因:吸烟、寒冷潮湿的生活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免疫功能紊乱等。通常始于中小动脉,然后累及静脉。多见于吸烟嗜好的青壮年男性,有游走性静脉炎病史;患肢有不同程度的缺血症状,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内容来源:医学教育网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