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针灸疗法
中风者,卒然中倒,人事无知,口眼 斜是也。方书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医之乏效者,必须用灸。或未经疗治者,急灸无妨。当其国中之时,先灸百会,或灸尺泽。如口噤者,灸风池。左瘫右痪者,灸风市。如两额暴痛,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失音不语,灸客主人。如因痰而中者,灸环跳穴可也。
百会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令,旋毛陷中,可容指处。《医宗金鉴》云:直上耳尖顶陷中是也。)
尺泽穴(肘中动脉处,即肘弯内横纹当中,屈肘纹见,《金鉴》云∶屈肘横纹筋骨罅中。)
风市穴(端立,垂手于股外,中指尖到处。)
客主人(两耳前骨工宛中间,开口即穴处。)
环跳穴(在髀枢中,侧卧,屈上足、伸下足取之。大腿曰股,股上曰髀,楗骨之下、大腿之上、两骨合缝之所曰髀枢,当环跳穴处。)
风池穴(在耳后陷中,按之引耳内。)
血虚证症状
体内血液亏虚不足,脏腑组织失于濡养所引起,临床以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手足发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常见于心悸、虚劳、眩晕、长期发热、月经不调、崩漏、闭经、不孕,以及西医的营养不良、造血功能障碍、慢性消耗性疾病、神经衰弱或出血性疾病等。
血化生于脾胃腐熟运化的水谷精微和肾精,在气的推动和固摄下,运行不息,营养和滋润全身。若脾胃虚弱,纳食减少,水谷精微不足以生血,或肾气衰弱,阴精不足以化血,或热病伤阴耗血,或久吐久泻损伤阴津,或劳倦内伤,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失血过多等,形成血虚证。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爪甲淡白,头晕眼花,手足发麻,心悸失眠,舌淡或红,脉细等。因血虚不足,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失于濡养,故出现上述情况。
心主血,肝藏血,心肝两脏与血的关系最为密切。若心血虚,可见心悸,失眠,多梦;肝血虚则眩晕,耳鸣,视物模糊,手足震颤。若体内瘀血停滞不去,有碍于新血的生成,亦可成为血虚的病因。倘若祛除了瘀血,新血得生,血虚症状即可得到缓解,故有“瘀血不去,则新血不生”之说;相反,血液不足,无力运行,则瘀血难去。另外,气虚无力化血,也是血虚的原因;相反,气虚也可是血虚无以生气的结果。因此血虚与血瘀,血虚与气虚可互为因果。
血虚证的治疗法为补血。常以四物汤为基本方,结合病因病位灵活加减。若疗效不显,可结合补益脾胃或滋补肾精法治疗。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