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癜
一、定义
紫癜为血液溢于皮下,皮肤出现紫色斑点称之。临床上常伴见鼻衄、齿衄、甚则呕血、便血、尿血。
[概述]
二、发病情况
1、发病年龄
学龄前及学龄儿童较为多见。
2、发病季节
春、秋多发。
3、预后
病程长,可反复发作,一般预后良好,多可痊愈 。
[诊断]
一、诊断要点
(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病前1—3周常有急性病毒感染史。
2、皮肤粘膜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散在针头大小,四肢、面部多见,颜面或红或青或紫,压之不褪色。
3.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发颅内出血。
4.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5.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碍。(特发性)
[诊断]
一、诊断要点
(二)、过敏性紫癜
1.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或有服食某些药物、食物诱发病史。
2.紫癜多见于下肢及臀部,以近关节伸面为多,常两侧对称。多为高出皮面的鲜红或深红色丘疹、红斑,大小不一,压之不褪色。
3.可伴有尿血、便血等症,常有腹痛及关节肿痛等症。
4.血小板计数,出血、凝血时间,血块收缩时间都正常。肾脏损害者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蛋白及管型。消化道出血者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诊断]
二、鉴别诊断
(一)过敏性紫癜
腹痛——阑尾炎、肠套叠等。
关节痛——风湿性关节炎。
(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
[诊断]
三、诊法提示
1.注意检查血常规。
2.注意患儿年龄,紫癜的形态、颜色及发生部位。
3.注意发病前有无感染、药物及食物过敏等病史。
4.询问有无尿血、便血、腹痛及关节肿痛等症。
5、注意有无发热、贫血及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
6、注意腹部、心脏及神经系统、出血、凝血时间,尿常规、大便隐血等于检查。必要时结合骨髓象检查。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瘀
实—发病急,病程短,紫癜颜色鲜红。
虚—发病缓慢,病情反复,病程长,紫癜颜色较淡。
瘀—紫癜色紫暗或青紫肿块,久不消退。
一、辨证要点
(二)辨轻重
轻—紫癜稀疏而少。
重—紫癜密集而多,伴有尿血、便血、
颅内出血或出血量较大,气随血脱者。
一、辨证要点
(三)辨证与辨病结合
风热伤络、血热妄行多见于过敏性紫癜,但反复出现亦可见于肝肾阴虚、脾肾阳虚。
心脾气虚、脾肾阳虚多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可见于肝肾阴虚。
二、治疗原则
热证治宜疏风清热、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虚证治以益气摄血、温补脾肾、滋阴补血。
兼血瘀者,治宜活血化瘀。
三、分证论治
(一)风热伤络
症状特点1、起病急; 2、紫癜特点:斑丘疹,形态大小不一,呈对称性分布,颜色较鲜明,小腿及臀部为多,伴有瘙痒,反复发作; 3、偶有腹痛,关节肿痛,尿血等症; 4、风热表证:发热; 5、舌红,苔薄黄或微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方药连翘败毒散加减。
(二)血热妄行
症状特点: 1、起病较急; 2、紫癜特点:瘀点或瘀斑,色鲜红, 3、或伴鼻衄、齿衄、便血、尿血; 4、肺胃热盛:口臭,腹痛,腹胀,便秘,烦躁,发热等; 5、舌红,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方药犀角地黄汤加减。
(三)阴虚火旺
症状特点: 1、紫癜时发时止,迁延不愈; 2、可伴尿血、齿衄;3、阴虚内热: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咽燥,心烦不宁; 4、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大补阴丸加减。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