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疱疹性日炎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小儿。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有传染性,可在幼托机构中引起小流行。临床以发热,齿龈红肿,舌体、两颊、上颚及齿龈等处出现黄白色溃疡为特征。本病中医称“口疳”、“口疮”等。
【病因病理】调护失宜,喂养不当,恣食肥甘厚腻,蕴而生热,或喜啖煎炒炙烤之物,内火偏盛,心脾积热化火,循经上熏口舌,或为外感风热之邪,邪热内乘于脾,上攻于口舌,腐蚀口腔肌膜,导致口腔粘膜破溃。
也可在高热、急性传染病、久病久泻之后,津液损伤,阴液亏耗冰不制火,虚火上浮,熏灼口舌而发病。
【诊断要点】
1.起病时常有低热或高热,全身不适,食欲减退,流涎和口内疼痛。
2.口腔粘膜有散在或成簇的黄色透明小疱疹,直径约2~3mm,破后形成浅溃疡,上有白色分泌物。舌体、唇内及两侧颊粘膜处最多见。
3.齿龈常红肿,触之易出血,颌下淋巴结可肿大。
【辩证分型】
1.心火内炽症状:口舌生疮,舌上为多,色红灼痛,心烦不安,面赤口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
证候分析:心火炽盛,邪热循经上炎,舌为心之苗,故舌上生疮为多。心火内炽,内扰神明,则心烦不安。伤及津液,则面赤口渴。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短赤。舌尖红,苔薄黄,脉数,均为心火内炽之象。
2.脾热内盛症状:口内溃疡,布于口颊、上颚、齿龈及口角等处,周围掀红,疼痛拒食,口臭涎多,或发热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口内,牌热上熏,故口颊、上颚、齿龈等处溃疡。火热内灼肌膜,故疼痛拒食。牌热内盛,津液受损,则口臭、便秘。
3.虚火上炎症状:口内溃疡较少,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乏力,口干颧红域午后低热,舌红少苦,脉细数。
证候分析:证属肝肾不足,水不制火,虚火上浮所致。虚火内炽故神疲颧红,阴津已损故口干低热。
舌红少苦,脉细数,均为阴虚火旺之象。
本病首当辨明虚实,可结合病程、溃疡程度及全身症状进行辨证。如起病急,病程短,口内溃疡多及疼痛重,或伴发热等,多为实证;而起病缓,病程长,口内溃疡少,或易反复者,多为虚证。此外尚须结合溃疡部位,判断所属脏腑,如以舌上、舌边溃疡为主,多为心火内炽,而散于两颊、上颚、齿龈,则为脾热内盛。
相关推荐:
国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苏 |
安徽 | 浙江 | 山东 | 江西 | 福建 |
广东 | 河北 | 湖南 | 广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庆 | 云南 |
贵州 | 西藏 | 新疆 | 陕西 | 山西 |
宁夏 | 甘肃 | 青海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内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