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汗概述
概述
盗汗:患者睡时汗出,醒则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阴虚或气阴两虚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即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历史来源
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 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
盗汗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寸口概述
指两手桡骨头内侧桡动脉的诊脉部位。又称“气口”或“脉口”。按脏腑 经络学说的观点,寸口属于手太阴肺经的动脉,肺主气而朝百脉,肺的经 脉起于中焦脾胃,脾胃为脏腑气血营养的来源,所以全身脏腑经脉气血的 情况,可从寸口脉上体现出来
含义:
寸口:脉学名词。又称气口, 脉口。《灵枢·终始》:“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
寸口为什么又有气口、脉口之称?
王叔和《脉经·卷第一·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第三》说道:“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中名曰寸口。”
《素问·五藏别论》王冰次注所云:“气口,则寸口也,亦谓脉口。以寸口可候气之盛衰,故云气口;可以切脉之动静,故云脉口;皆同取于手鱼际之后同身寸之一寸,是则寸口也。”
张介宾《类经·三卷·藏象类十一》亦注云:“气口之义,其名有三:手太阴肺经脉也,肺主诸气,气之盛衰见于此,故曰气口;肺朝百脉,脉之大会聚于此,故曰脉口;脉出太渊,其长一寸九分,故曰寸口。是名虽三,其实则一耳。”
详细解释
中医切脉部位名,两手掌后一寸桡动脉处,凡肝、心、脾、肺、肾之脉皆会于此。也叫“气口”或“脉口”。
《难经·一难》:“寸口者,脉之大会。” 晋 王叔和 《脉经·分别三关境界脉候所主》:“从鱼际至高骨,却行一寸,其名曰寸口。” 雨林 《中医的脉象》:“中医看病时,都要叫病人把手放在脉枕上,用三个指头在两手前臂的桡动脉上切脉,这个部位叫‘寸口’。”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