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黄芪
黄芪(一类):豆科,又名口芪、北芪,甘,微温,归脾、肺经。
甘温补升,兼祛邪。以补为主,补中兼祛邪。生用性微温,蜜炙用性温。
一、归脾、肺经:
1.补气、升举清阳;摄血
2.益卫气、固肌表;止汗
3.托疮毒外出,促进肌肉生长
4.生津;治疗气虚所致津亏
5.促进血液运行;行滞
二、甘淡利水;导水湿从小便出
※补气生津与人参相似,但力缓。长于升阳、固表、托毒、利水。
※补气升阳之要药,凡气虚、气陷、气虚水肿、气血亏均可用。
功能:补气升阳:脾气虚弱-黄芪膏,参芪膏
(摄血) 中气下陷,脏器脱垂-人参、升麻、柴胡、枳实、枳壳(补中益气汤)
气虚不摄血-归脾汤
肺气虚弱-茯苓、紫菀、橘红
气血双亏-当归+黄芪(固定搭配)
气虚发热-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甘温除大热)
益卫固表:体虚多汗
1.气虚自汗-浮小麦、麻黄根
2.阴虚盗汗-黄柏、知母
3.气虚夹风-防风、白术、生姜、黄芪(玉屏风散)(固定)
4.阳虚自汗-附子
托毒生肌:气血亏虚之疮痈证
1.脓成日久不溃-人参、当归、川芎、穿山甲、皂角刺(透脓散)
2.脓溃日久不收口-十全大补丸
利水退肿:气虚水肿(脾气虚-白术/ 阳气虚-附子)
补气行滞:血痹肢麻-当归、鸡血藤、木瓜、夜交藤
痹症日久兼气血亏虚-黄芪、当归、羌活、独活、威灵仙
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气虚血瘀)-补阳还五汤
气津两伤所致消渴-生葛根、生山药、生天花粉
此外,生黄芪煎汤滴鼻腔可预防感冒、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抗癌(黄芪多糖,硒)。
用量:一般10~20g,大量时30~125g。
注意:补气升阳宜蜜炙,余则生用。体不虚者不宜用。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