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考点总结汇总
第六单元 五脏
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1、心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生理功能:主血脉,主藏神。 生理特性:为阳脏而主通明。
2、肺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生理功能:肺主气;肺主宣发,肃降;肺主通调水道;肺朝百脉,主治节。
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肺气宣降。
3、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生理功能:主运化;主统血; 生理特性:脾气主升;喜燥恶湿。
4、肝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生理功能:主疏泄;主藏血; 生理特性:肝为刚脏;肝气升发。
5、肾的生理功能与特性
生理功能: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与脏腑气化;主水;主纳气。
生理特性:主蛰守位。
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的关系:气与血的方面。
生 肺主气,吸入清气,生成宗气,助心行血。
理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有利于肺气的输布。
病 肺气虚——宗气生成不足——心血瘀阻(心力衰竭:端坐呼吸)
理 心血运行不畅——肺气输布不利:气喘,胸闷。
2、心与脾的关系: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
生 心主血脉,心阳温运脾土。
理 脾主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
病 心血亏虚:心悸、健忘、失眠、多梦。
理 脾失健运:纳呆、腹胀、便溏、倦怠无力。
3、心与肝的关系:血液和情志方面。
生 血液:心主血脉,肝主藏血,肝血养心血。
理 情志: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病 心肝血虚:心悸、失眠、两目干涩,肢体乏力。
理 心肝火旺:心烦、失眠、急躁易怒。
4、心与肾的关系:阴阳相交、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生 心阳在上,下行以温肾水,使肾水不寒。
理 肾阴在下,上行以抑心阳,使心火不亢。
病 心肾阴虚(水亏火旺):心悸、失眠、腰膝酸软、多梦遗精。
理 心肾阳虚(水气凌心):心悸、肢冷、水肿、尿少。
5、肺与脾的关系: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方面。
生 宗气的生成:肺吸入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之气。
理 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病 肺脾气虚:咳喘无力,腹胀,纳呆,便溏。
理 水液障碍:痰饮水肿——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6、肺与肝的关系:气的升降和平衡方面
生 肺主肃降,防止肝气亢逆。
理 肺主升发,防止肺气过于寒降。
病 肝火犯肺:胁痛,咯痰带血。
理 肺病及肝:胁肋胀痛,急躁易怒。
7、肺与肾的关系:呼吸和水液方面
呼吸:肺主呼吸,肾主纳气。
生理 水液:肺主通调水道。
金水相生:肺肾之阴相互促进。
肺肾气虚(肾不纳气):呼吸表浅,呼多吸少,动则喘甚。
病理 水液障碍:痰饮,水肿。
肺肾阴虚:潮热、盗汗、腰膝酸软,咯痰带血。(百合固金汤)
8、肝与脾的关系:消化和血液运行方面
生 消化:脾主运化,肝主疏泄促进脾的运化。
理 血液:脾主统血,肝主藏血,共同维持血液运行。
病 肝脾不和(木旺乘土):胁痛、腹胀、纳呆、便溏。
理 脾病及肝(土壅侮木):胁肋胀痛、口苦、黄疸。
9、肝与肾的关系: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藏泻互用,“乙癸同源”
生 精血同源:肾精养肝血,肝血充肾精,精血互生。
理 藏泻互用:肾主封藏,肝主疏泄。
病理:肝肾阳虚:腰膝酸软,眩晕耳鸣。(滋水涵木)
10、脾与肾的关系:先后天和水液代谢方面
生 先后天:肾阳温脾阳,促进脾的运化,脾运化水谷精微弃养肾精。
理 水液代谢:脾主运化水液,肾主水。
病 脾肾阳虚:下利清谷,五更泄泻。
理 水液代谢障碍:痰饮水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