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逆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 概念:指气机升降失常,或气升之太过,或降之不及,脏腑之气逆上的病理状态。
2. 形成 :多由情志内伤,或饮食寒温不适 ,或因外邪侵犯,或因痰浊壅阻等引发脏腑之气上逆所致 。亦有因气虚而上逆者 。
3. 表现 :气逆常见于肺 、胃和肝等脏腑。
气陷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 概念 :指在气虚病变基础上发生的 ,以气的上升不足或下降太过 ,气的升举无力而下陷为特征的病理状态。
2. 形成:多由气虚病变发展而来 ,尤与脾气虚关系最为密切 。若素体虚弱,或病久耗伤,以致脾气虚损,清阳不升,或中气下陷所致。
3. 表现 :主要表现为 “上气不足” 与 “中气下陷” 两方面。上气不足 ,指脾气虚损 ,升清无力,水谷精微不能上输头目,头目失养,则可见头晕眼花 ,耳鸣 ,疲倦乏力等症。中气下陷,则指脾气虚损,升举无力,气机趋下,降多升少,脏腑组织维系元力 ,位置下移 ,可形成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病证。
气闭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 概念 :指气机闭阻 ,外出严重障碍 ,以致清窍闭塞 ,出现昏厥等的病理状态。
2. 形成 :多由情志剌激,或外邪、痰浊等闭塞气道,使气不得外出 ,以致清窍被蒙所致。
3. 表现:临床所见有闭厥、气厥、痛厥 、痰厥等分别。其发病急骤 ,以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特点,并伴有其他相应症状。
气脱的概念、形成及表现:
1. 概念:即气不内守,大量向外亡失 ,以致机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2. 形成 :多由正不敌邪 ,或久病消耗而衰竭,以致气不内守而脱失 ;或大出血、大汗出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等所致 。
3. 表现 :可见面色苍白,汗出不止 ,目闭口开,全身瘫软 ,手撒,二便失禁 , 脉微欲绝或虚大无根等症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