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和病证鉴别
1.诊断
1)主症: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或如水样,大便次数增多,每日三五次,甚至十余次。
2)兼症:腹痛、腹胀、肠鸣、纳呆。
3)病史、诱因:起病或急或缓。暴泄者多有暴饮暴食或误食不洁食物的病史。迁延日久,时发时止者,常由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而诱发。
2.鉴别诊断
1)泄泻与痢疾: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证,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痢疾则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2)泄泻与霍乱
共同点——均有大便稀溏,便次增多。
霍乱——来势急骤,变化迅速,病情凶险,吐泻交作,有挥霍撩乱之势,常见腹中绞痛,转筋,面色苍白,目眶凹陷,汗出肢冷等津竭阳衰之危象。
泄泻——大便稀溏,次数增多,无剧烈呕吐,传变较少,预后好。
辨证论治
1.寒湿内盛证
主症: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食少,腹痛肠鸣,或兼外感风寒,则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舌苔白或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寒湿内盛,脾失健运,清浊不分。
治法:芳香化湿,解表散寒。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常用药:藿香、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厚朴、大腹皮、紫苏、白芷、桔梗。
2.湿热伤中证
主症: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证机概要:湿热壅滞,损伤脾胃,传化失常。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常用药:葛根、黄芩、黄连、甘草、车前草、苦参。
3.食滞肠胃证
主症: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脘腹胀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实。
证机概要:宿食内停,阻滞肠胃,传化失司。
治法:消食导滞,和中止泻。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常用药:神曲、山楂、莱菔子、半夏、陈皮、茯苓、连翘、谷芽、麦芽。
4.肝气乘脾证
主症:腹痛而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矢气频作,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而作,素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红,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舒,横逆犯脾,脾失健运。
治法:抑肝扶脾。
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常用药:白芍、白术、陈皮、防风。
5.脾胃虚弱证
主症: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食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加,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虚失运,清浊不分。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苡仁。
6.肾阳虚衰证
主症:黎明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代表方:四神丸加减。
常用药: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