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辨病 |
0 |
0 |
0 |
辨病 |
0 |
0 |
0 |
阴阳辨证 |
3 |
0 |
0 |
阴阳辨证 |
2 |
0 |
0 | |
部位辨证 |
0 |
0 |
0 |
部位辨证 |
0 |
0 |
0 | |
经络辨证 |
1 |
0 |
0 |
经络辨证 |
0 |
0 |
0 | |
局部辨证 |
15 |
0 |
4 |
局部辨证 |
12 |
0 |
2 |
本章内容以“局部辨证”为重点内容,历年考题均集中在本节中,应引起重视。
知识要点
辨病
(1)辨病就是认真分析和掌握疾病的现象、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2)外科疾病的临床辨病程序:详询病史→全面体检→注重局部→选用新技术和必要的辅助检查→综合分析。
阴阳辨证
(1)阴阳是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
(2)以局部症状辨别阴阳见表7-1。
表7-1 阴证、阳证的辨证要点
辨证要点 |
阳证 |
阴证 |
发病缓急 |
急性发作 |
慢性发作 |
皮肤颜色 |
红赤 |
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 |
皮肤温度(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 |
焮热 |
凉或不热 |
肿胀形势 |
高肿突起 |
平塌下陷 |
肿胀范围 |
根盘收束 |
根盘散漫 |
肿胀硬度 |
软硬适度 |
坚硬如石或柔软如绵 |
疼痛感觉 |
疼痛剧烈、拒按 |
疼痛和缓、隐痛、不痛或酸麻 |
病位深浅 |
皮肤、肌肉 |
血脉、筋骨 |
脓液质量 |
脓质稠厚 |
脓质稀薄 |
溃疡形色 |
肉芽红活润泽 |
肉芽苍白或紫暗 |
病程长短 |
病程比较短 |
病程比较长 |
(续表)
辨证要点 |
阳证 |
阴证 |
全身症状 |
初期常伴形寒发热、口渴、纳呆、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溃后渐消 |
初期无明显症状,或伴虚寒症状,酿脓是有虚热症状,溃后虚象更甚 |
舌苔脉象 |
舌红苔黄脉有余 |
舌淡苔少脉不足 |
预后顺逆 |
易消、易溃、易敛,多顺 |
难消、难溃、难敛,多逆 |
部位辨证
所谓部位辨证,是指按外科疾病发生的上、中、下部位进行辨证的方法,又称“外科三焦辨证”,见表7-2。
表7-2 三焦辨证
|
发病部位 |
病因 |
发病特点 |
常见症状 |
常见疾病 |
上部辨证 |
头面、颈项、上肢 |
风温、风热 |
来势迅猛 |
发热恶风,头痛头晕,面红目赤,口干咽痛,舌尖红而苔薄黄,脉浮而数。局部红肿宣浮,忽起忽消,根脚收束,肿势高突,疼痛剧烈,溃疡则脓稠而黄 |
头面部疖、痈、疔诸疮;皮肤病如油风、黄水疮等;颈项多见瘿与瘤等;上肢多见外伤染毒,如疖、疔等 |
中部辨证 |
胸、腹、胁、肋、腰、背 |
气郁、火郁 |
发病前常有情志不畅的刺激史,或素有性格郁闷 |
呕恶上逆,胸胁胀痛,腹胀痞满,纳食不化,大便秘结或硬而不爽,腹痛肠鸣,小便短赤,舌红,脉弦数 |
乳房肿物、腋疽、肋疽、背疽、急腹症、缠腰火丹,以及癥瘕积聚等 |
下部辨证 |
臀、前后阴、腿、胫、足 |
寒湿、湿热 |
起病缓慢,缠绵难愈,反复发作 |
患部沉重下坠不爽,二便不利,或肿胀如绵,或红肿流滋,或疮面紫暗、腐肉不脱、新肉不生 |
臁疮、脱疽、股肿、子痈、子痰、水疝等 |
经络辨证
1.经络辨证的目的在于 ①探求局部病变与脏腑器官之间的内在联系,以了解疾病传变规律。②依据所患疾病部位和经络在人体的循行分布,从局部症状所循经络了解脏腑的病变。③经络气血的多少与疾病的性质密切相关,关系到疾病的发生和转归,并可以指导用药原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