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其他外科疾病
考情分析
|
中医执业 |
A1 |
A2 |
B1 |
中医执业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点 |
冻疮 |
0 |
0 |
0 |
—— |
0 |
0 |
0 |
烧伤 |
3 |
8 |
0 |
烧伤 |
2 |
7 |
0 | |
毒蛇咬伤 |
1 |
0 |
0 |
毒蛇咬伤 |
1 |
0 |
0 | |
破伤风 |
1 |
0 |
0 |
—— |
0 |
0 |
0 | |
肠痈 |
0 |
3 |
0 |
肠痈 |
0 |
3 |
0 |
本单元考题主要集中在“烧伤”一节,其中又以烧伤面积的计算和烧伤深度的确定为重点。
知识要点
冻疮
1. 临床表现 局部性冻疮主要发生在手足、耳廓、面颊等暴露部位,多呈对称性。轻者受冻部位先有寒冷感和针刺样疼痛,皮肤呈苍白、发凉,继则出现红肿硬结或斑块,自觉灼痛、麻木、瘙痒;重者受冻部位皮肤呈灰白、暗红或紫色,并有大小不等的水疱或肿块,疼痛剧烈,或局部感觉消失。冻疮轻症一般经10d左右痊愈,愈后不留瘢痕。重症病人往往需经1~2个月,或气温转暖时方能痊愈。
2.根据冻疮复温解冻后的损伤程度,可将其分为3度。
(1)一度(红斑性冻疮):损伤在表皮层。局部皮肤红斑、水肿,自觉发热、瘙痒或灼痛。
(2)二度(水疱性冻疮):损伤达真皮层。皮肤红肿更加显著,有水疱或大疱形成,疱内液体色黄或呈血性。疼痛较剧烈,对冷、热、针刺感觉不敏感。
(3)三度(坏死性冻疮):损伤达全皮层,严重者可深及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甚至机体坏疽。
3.全身性冻疮的临床表现 开始时全身血管收缩,产生寒战,随着体温的下降,病人出现疼痛性发冷、发绀、知觉迟钝、头晕、四肢无力、昏昏欲睡等表现。继而出现肢体麻木、僵硬,幻觉、视力或听力减退,意识模糊,呼吸浅快,脉搏细弱,知觉消失甚至昏迷。
4.急救和复温 严重的全身性冻疮病人,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迅速使病人脱离寒冷环境,首先脱去冰冷潮湿的衣服、鞋袜。必要时还应施行人工呼吸和抗休克等各种对症处理。对冻僵病人立即施行局部或全身快速复温,用38~42℃恒热温水浸泡伤肢或浸泡全身,局部20 min、全身30 min内体温迅速提高至接近正常,以指(趾)甲床出现潮红有温热感为止,不宜过久。复温后立即离开温水,覆盖保暖。可给予姜汤、糖水、茶水等温热饮料,亦可少量饮酒及含酒饮料,以促进血液循环,扩张周围血管。必要时静脉输入加温(不超过37。℃)的葡萄糖溶液、右旋糖酐40、能量合剂等。在急救时,如一时无法获得热水,可将冻肢置于救护者怀中或腋下复温。
烧伤
1.烧伤面积的计算
(1)手掌法:伤员本人五指并拢时,伤员手掌面积占体表面积1%。
(2)中国九分法:头面颈部9%,双上肢2×9%(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躯干前后3×9%,双下肢(臀部)5×9%+1%。
2.烧伤深度计算法 见表7-50 。
表7-50 烧伤深度的计算法
烧伤分级 |
|
深度 |
表现 |
一度(红斑) |
|
表皮 |
角质层红肿热痛,感觉过敏,表面干燥2~3 d脱屑,无瘢痕 |
二度(水疱)(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 |
浅二度 |
真皮浅层 |
剧痛,感觉过敏,有水疱,基底部呈均匀红色,肿胀1~2周愈合,无瘢痕,有色素沉着(执业2000,助理2000)(执业2005,助理2005)(执业2006) |
深二度 |
真皮深层 |
感觉迟钝,有水疱,基底苍白,间有红色斑点3~4周愈合有瘢痕 | |
三度(焦痂) |
|
皮肤全层 |
痛觉消失,坚硬如皮革样,焦黄炭化2~4周焦痂脱落,植皮形成瘢痕,挛缩 |
3.辨证论治
(1)火毒伤津:清热解毒、养阴生津。黄连解毒汤、银花甘草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
(2)阴伤阳脱(执业2002/2004,助理2002/2004):回阳救逆、养阴生津。四逆汤、参附汤合生脉散。
(3)火毒内陷(执业2001,助理2001):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黄连解毒汤、犀角地黄汤。
(4)气血两虚:补益气血。托里消毒散或八珍汤加金银花、黄芪。
(5)脾胃虚弱:健脾和胃。参苓白术散。
4.外治 局部外治法必须保持创面清洁,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1)初期:根据创面的大小、部位、深浅,选用不同方法。一般肢体部位及中小面积的烧伤多采用包扎疗法;头面、颈部、会阴部和大面积创面多采用暴露疗法。小面积一、二度烧伤可外涂京万红烫伤膏,暴露或包扎。较大面积二度烧伤,皮肤无破损者抽出疱内液体;水疱完整或水疱已破者,剪去破损外皮,外用湿润烧伤膏;三度烧伤可外涂碘伏,保持焦痂干燥,防止感染。
(2)中期:创面感染者,可根据创面大小、感染性质(一般细菌感染、绿脓杆菌感染或真菌感染)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外用药和方法。一般小面积感染创面可外用黄连膏、红油膏、生肌玉红膏外敷。亦可用绵白糖(量要大,因细菌在高渗环境下无法生存)加九一丹少许直接外用。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感染,创面有绿色脓液,可用10%甲磺灭脓、1%庆大霉素纱布湿敷。
(3)后期:腐脱新生时,用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外敷。
5.西医治疗原则 轻度烧伤主要是处理创面和防止局部感染;对大面积重度烧伤,则采取局部治疗和全身治疗并重的原则。
毒蛇咬伤
(1)我国的蛇类有219种,其中有毒蛇50余种。
(2)各类型常见毒蛇见表7-51。
表7-51 各类型的常见毒蛇
类型 |
常见毒蛇 |
神经毒 |
银环蛇、金环蛇、海蛇 |
血循毒 |
蝰蛇、尖吻蝮蛇、竹叶青蛇、烙铁头蛇 |
混合毒 |
眼镜蛇、眼镜王蛇、蝮蛇 |
(3)有毒蛇与无毒蛇在形态上的区别:有毒蛇的体表特征为头呈三角形,尾短而钝,身体斑纹色彩鲜明。咬伤后有较粗大而深的毒牙痕。无毒蛇头呈椭圆形,尾较长而尖,无毒蛇咬伤的牙痕则小而排列整齐。
(4)蛇毒的主要成分:神经毒、血循毒和酶。
(5)急救措施要点:早期结扎;扩创排毒;烧灼、针刺、火罐排毒;封闭疗法;局部用药。
(6)内治原则:解毒、利尿、通便。
(7)外治原则:局部常规处理,尽快破坏存留在伤口的蛇毒;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危重症的抢救。
(8)辨证论治:
风毒证:活血通络,祛风解毒。(执业2003,助理2003)活血驱风解毒汤(经验方)。
火毒证:泻火解毒,凉血活血。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风火毒证:清热解毒,凉血息风。黄连解毒汤合五虎追风散。
蛇毒内陷证:清营凉血解毒。清营汤。
破伤风
1.概念 本病是因皮肉破伤,感受风毒之邪所引起。西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破伤风杆菌从伤口侵入人体而致病。
2.临床表现 ①潜伏期:长短不一,一般为4~14 d,短者24 h之内,长者数月或数年不等。②前驱期:1~2 d。病人常有头痛、头晕、乏力、多汗、烦躁不安、打呵欠,下颌微感紧张酸胀,咀嚼无力,张口略感不便。③发作期:典型的发作症状是全身或局部肌肉强直性痉挛和阵发性抽搐。肌肉强直性痉挛首先从头面部开始,进而延展至躯干四肢;阵发性抽搐是在肌肉持续性痉挛的基础上发生的,每次发作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十分钟不等,发作时病人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急促,口吐白沫,流涎,磨牙,头频频后仰,四肢抽搐不止,全身大汗淋漓,表情非常痛苦。④后期:因长期肌肉痉挛和频繁抽搐,大量体力消耗,水、电解质紊乱或酸中毒,可致全身衰竭而死亡。⑤病程一般3~4周,严重者可达6周以上。
3.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以息风、镇痉、解毒为原则。西医治疗应尽快消除毒素来源和中和体内毒素,有效地控制和解除痉挛,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不能进食者可鼻饲,防止并发症等。
肠痈
1.病因病机 饮食不节、饱食后急剧奔走或跌仆损伤、寒温不适外邪侵人肠中、情志所伤郁怒伤肝。上述因素损伤肠胃,肠道运化失司,糟粕积滞,气滞血瘀,郁久化热,热生肉腐成痈肿。
2.诊断 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伴恶心、呕吐、发热,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和拒按。
3.治则 通腑泻热是治疗肠痈的关键。
4.内治
(1)初期(瘀滞证):行气活血,通腑泻热(执业2000,助理2000)。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2)酿脓期(湿热证):通腑泻热,利湿解毒。复方大柴胡汤加减或大黄牡丹汤合红藤煎剂加减。
(3)溃脓期(热毒证):通腑排脓,养阴清热(执业2001/2003,助理2002/2004)。大黄牡丹汤合透脓散加减。
5.外治 可选用金黄散、玉露散或双柏散,用水或蜜调成糊状,外敷右下腹。
6.西医治疗原则 早期行手术治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