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单元 皮外骨伤科病证
一、瘾疹
【病因病机】
本病之病位在肌肤腠理。多与风邪侵袭、胃肠积热有关。腠理不固,风邪乘虚侵袭,遏于肌肤而成;或体质索虚;或食用鱼虾荤腥食物,以及肠道寄生虫等,导致胃肠积热,复感风邪,使内不得疏泄,外不得透达,郁于腠理而发。
【辨证】
主症 皮肤突然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成块或成片,高起皮肤,边界清楚,其色或红或白,瘙痒异常,发病迅速,消退也快,此起彼伏,反复发作,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若发作与气候变化有明显关系,或疹块以露出部位为重,或兼有外感表证者,为风邪袭表;发作与饮食因素有明显关系,伴有脘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有恶心呕吐,肠鸣泄泻,舌质红赤,舌苔黄腻,脉滑数者,为胃肠积热;久病不愈,热伤阴血,可致血虚风燥之证。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疏风和营。以手阳明、足太阴经穴为主。
主穴 曲池 合谷 血海 膈俞 委中
配穴 风邪侵袭者,加外关、风池;胃肠积热者,加足三里、天枢;湿邪较重者,加阴陵泉、三阴交;血虚风燥者,加足三里、三阴交;呼吸困难者,加天突;恶心呕吐者,加内关。
操作 主穴用毫针泻法。
方义 曲池、合谷同属阳明,擅开泄,既可疏风解表,又能清泻阳明,风邪侵袭、胃肠积热者用之皆宜。本病邪在营血,膈俞为血之会穴,委中又名“血郄”,与血海同用,可调理营血,而收“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效。
【习题】
某女,20岁,食海鲜后皮肤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风团,高起皮肤,边界清楚,色红,瘙痒,伴恶心,肠鸣泄泻,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除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外,应加取
A.外关、风池
B.足三里、天枢
C.三阴交、天枢
D.足三里、大横
E.三阴交、风池
『正确答案』B
2.其他治疗
耳针法 选神门、肾上腺、内分泌、肺、耳尖、耳背静脉。毫针刺,中强刺激,耳尖、耳背静脉可点刺出血。
二、蛇串疮
【病因病机】
多由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有关。情志不畅,肝经郁火;过食辛辣厚味,脾经湿热内蕴;又复感火热时毒,以致引动肝火,湿热蕴蒸,侵淫肌肤、经络而发为疱疹。
【辨证】
主症 初起患都皮肤灼热刺痛,皮色发红,继则出现簇集性粟粒大小丘状疱疹,多呈带状分布,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以腰胁部为最常见。疱疹消失后可遗留顽固性疼痛。
兼见疱疹色鲜红,灼热疼痛,疱壁紧张,口苦,心烦,易怒,脉弦数者,为肝经火毒;疱疹色淡红,起黄白水疱,疱壁易穿破,渗水糜烂,身重腹胀,苔黄腻,脉滑数,为脾胃湿热;疱疹消失后遗留疼痛者,为瘀血滞留,血络不通。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取局部穴及相应夹脊穴为主。
主穴 局部阿是穴 夹脊
配穴 肝经郁火盛,加行间、大敦、阳陵泉;脾胃湿热者,加血海、隐白、内庭。
操作 毫针泻法。局部阿是穴采用围刺,在疱疹带的头、尾各刺一针,两旁则根据疱疹带的大小选取1~3点,向疱疹带中央沿皮平刺。或用三棱针点刺疱疹及周围,拔火罐,令出血3~5ml。隐白、大敦也用点刺出巅法。
方义 局部阿是穴围刺或点刺拔罐,可引火毒外出。取夹脊穴,直剌毒邪所留之处,可泻火解毒,通络止痛。肝经郁火盛者,用肝经井穴大敦、荥穴行间,胆经合穴阳陵泉,以清泻肝胆经火毒;脾胃湿热者,加血海清血热,配隐白、内庭以清泻脾胃湿热。
治疗蛇串疮的主穴是
A.曲池、血海
B.局部阿是穴、夹脊
C.太冲、三阴交
D.血海、内庭
E.大椎、曲池
『正确答案』B
2.其他治疗
皮肤针法疱疹消失后遗留的神经痛可在局部用皮肤针叩刺,加艾条灸。
关注"566执业医师考试"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试题、最新资讯、内部资料信息!
执业医师题库【手机题库下载】 | 微信搜索"566执业医师考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