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精气学说、五行学说、阴阳学说
1.病、证、症的概念。病,即疾病。如感冒、咳嗽、哮病等。证,即证候。如风寒束表证、痰热壅肺证等。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如发热、腹胀、身痛等。
2.精的概念源于“水地说”;气的概念源于“云气说”。
3.阴阳互根互用。“孤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阴阳互用,所谓“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4.阴阳相互转化,一般都产生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物极”阶段,即所谓“物极必反”。
藏象学说、五脏、六腑、奇恒之府
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脏病多虚;五脏宜补。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腑病多实;六腑宜泻。
2.五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肾: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
(2)肺与脾:气的生成和水液代谢。
(3)肺与肝:气机升降。肝气以升发为宜,肺气以肃降为顺。
(4)肺与肾:水液代谢、呼吸运动、阴阳互资。
(5)肝与肾: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资互制。
精、气、血、津液
1.肾为生气之根;脾胃为生气之源;肺为生气之主。
2.元气的生理功能:推动和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
宗气的生理功能: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行血气;下蓄丹田以资先天。
营气的生理功能: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卫气的生理功能:防御外邪;温养全身;调控腠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