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2022年主管护师考试备考知识点汇总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中耳的感染性炎症有三种类型:急性、慢性分泌性和慢性化脓性。急性中耳炎的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侵入途径有三条,经咽鼓管、外耳道或中耳。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
一、局部用药
1、滴耳剂:氧氟沙星滴耳剂成人一次6~10滴,一日1~2次。氧氟沙星滴耳液对小儿滴数酌减,孕妇不宜应用,一般不用于婴幼儿及对本品过敏的患者。使用本品时若药温过低,可能会引起眩晕,因此,使用温度应接近体温。出现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药。使用本品的疗程以四周为限。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
2、麻黄碱滴鼻剂:滴鼻,一次1~2滴,一日3~4次。麻黄碱滴鼻剂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日。小儿、孕妇慎用。连续长时间使用,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慎用。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同用。
3、穿孔前可运用1%酚甘油滴耳,同时给予鼻用减充血剂滴鼻,用于减轻咽鼓管的水肿和炎症。
4、穿孔后用3%双氧水清洁外耳道脓液后给予抗菌药物滴耳液滴耳。禁止应用粉剂,以免与脓液结块,影响引流。
二、全身治疗
对于严重的耳痛,可给予止痛药物治疗,常见为解热镇痛药。根据病情选用抗菌药物控制感染(轻度耳痛、体温在过去的24小时内低于38.5℃的患儿可观察2-3天,症状无改善时加用,中到重度耳痛伴有发热的、且伴有血象升高的患儿可尽早使用足量抗菌药物),一般可选择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菌素类等,如鼓膜穿孔可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参照其结果改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小儿以半合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为首选。成人以青霉素或半合成青霉素类抗菌药物为首选,也可以选用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1)阿莫西林:成人口服阿莫西林0.5g,每6~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
(2)头孢拉定:口服,成人一次0.25~0.5g,一日4次,一日最高4g。小儿按体重一次6.25~12.5mg/kg,一日4次。
(3)头孢呋辛(酯):成人口服0.25~0.5g,一日2~3次。儿童应用一日30mg/kg,分2次服用。静脉剂型,成人一次1.5g,一日2次,感染较重时可一次2.25g,一日2次。婴儿:每天30~100mg/kg,分3~4次给药。每天60mg/kg的剂量适用于大部分感染。新生儿:每天30~500mg/kg,分2~3次给药。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过敏者禁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