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败血症以葡萄球菌常见,产前、产时感染一般发生在出生后3天内,产后感染发生在出生后 3天以后。
2.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时,硬肿发生顺序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全身。
3.硬肿可分轻中重三度常与硬肿发生的范围有关,轻度<20%;中度20%-50%;重度>50%。
4.硬肿范围的计算方法头颈部20%双上肢18%,前胸及腹部14%,背及腰骶部14%,臀部8%,双下肢26%。
5.新生儿破伤风发病越早,发作期越短,病死率越高,出现苦笑面容为本病主要特征。
6.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治疗是口服每日50-100μg (2000-40001U),4周后改预防量,每日 400IU 预防:新生儿出生2周后每日给予维生素 400-800IU。
8.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惊厥、手足抽搐、喉痉挛发作,治疗常用10%葡萄糖酸钙5-10ml,以10%葡萄糖液稀释1-3倍后缓慢推注(10分钟以上)或滴注。
9.小儿腹泻肠道内感染以轮状病毒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最常见。
10.肠埃希菌肠炎:多发生在夏季,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可排出痢疾样黏液脓血便,出血性大肠埃希菌肠炎开始为黄色水样便, 后转为血水便。
11.食饵性腹泻大便镜检有脂肪滴。
12.肠套叠以1岁内男婴多见,黏液果酱样血便为肠套叠特征,上腹部或右上腹部触及腊肠样肿块,首选空气灌肠,适用于病程 在48小时以内,全身情况好,无腹胀、高热、中毒症状者。
13.先天性巨结肠:最终必须依赖灌肠才能暂时缓解肠梗阻,可见肠型和蠕动波,触及充满粪块和粪石的结肠肠袢。
14.脱水的分度:轻度、中度、重度。
15.不同性质脱水的临床特点:低渗性、等渗性、高渗性。
16.累积损失量:婴幼儿轻度脱水补液30-50ml/kg,中度脱水补50-100ml/kg,重度脱水补100-120ml/kg。累积损失量应8-12小时内补足。
17.液体疗法补液量为:一般轻度脱水约120ml/kg,中度脱水约120-150ml/kg,重度脱水约150-180ml/kg。
18.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90%以上由病毒引起。
19.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咽痛、流涎、拒食等。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黏膜上有灰白色的疱疹
20.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临床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热、咽痛、眼部刺痛、畏光流泪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