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如何培养孩子检查作业的习惯
教给检验方法 培养检验习惯
老师心声:作为一名一线的数学教师,学生作业不检查而导致作业错误率大幅提升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小学的初始阶段。良好的检验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从长远看会对孩子们的一生产生积极影响。
一、问题的出现
课堂上,我的学生表现积极,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非常高,然而,孩子们在作业时错误却高的惊人,总是这儿错一点,那儿错一点,使得我批改作业时非常担心,他们是不是听不懂呢,像这样下去,考出来会是什么情况呢?带着这些问题,我找了一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二、原因分析
从问卷中我发现学生错误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缺乏检验习惯。很多学生在检查题目时就是机械地看几遍,走马观花,一目十行。表面上好像在看题,但实质上学生似乎并没有动脑,更没有看到他们动笔去认真验算,好像检查只是一种应付家长和教师的敷衍手段,并没有达到我们理想中查错纠误的目的。检查成了一种形式,多么可悲。
三、采取对策
根据上述原因,我尝试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学生。
1、 明确检验目的,激发检验兴趣。
从问卷调查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是因为不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有何重要性?把检验看成学习的一种负担。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感到学得有用、学得有趣,才能把主动参与的火把点燃;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以饱满的情绪、集中的注意力、活跃的思维状态参与到检验的过程中,他们便不会觉得检验是一种负担了。因此,我应先帮助学生明确检验的目的是什么,生活中离不开检验,强化检验意识,激发学生检验兴趣。例如,老师经常要填写资料,每一次填写完身份证号码,我都要反复检查几遍,如果填写错了将造成很大的麻烦。什么时候还用到检验?大家以4人为一组互相说说。”生:“期末考试时,我们要认真检查校名、姓名都写了没有,不然密封改卷就找不到自己的试卷了。”生:“每天上学之前要认真检查一下书本都带齐了没有,不要忘带了,要是忘带了语文书或其他书,会影响到听课。”生:“如果全家去旅游,出发前就要检查清楚该准备的东西都带齐了没有。……师:“是啊!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检验,检验能帮助我们避免产生严重错误,因此,从现在开始大家就要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师:“那么,在计算完一道题后,要想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怎么办?”生几乎异口同声:“要验算。”……我通过这一情境的创设,变枯燥的检验为活生生地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到“检验”就在我们身边,明确了检验的目的——避免错误的产生,从而激发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产生检验的兴趣。
做为教师,首先在思想上要端正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要充分认识到检查的重要作用。利用课余时间可以查找一些大到世界、小到身边的由于粗心引起的严重后果的事例和科学家、名人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让学生明白检查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也可以请一些家长来谈谈他们的体会和成功的经验,通过思想的碰撞、心灵的交流进而激发孩子们进行检查的内在动力。
2、耐心指导方法,掌握验算技能。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就要使学生掌握验算的技能。
低年级的同学由于年龄的关系,对各方面的把握往往做不到那么全面,容易出现漏做题,看错题的情况。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再读一遍题,再校对一下数字等等。
有的学生的检查,就是将做好的题目读一遍,这对于一些理解性的题目是没有帮助的,如“一个数除以7,商是8,这个数是几?”在讲评这道题时,分两个方面:1.你打算怎样做这道题目?(被除数=商除数)2.你会怎样检查?(用被除数÷除数算出来的得数与题目告诉我们的得数是否一样来检查)这样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训练,提高了解题的正确性。学生也了解了这样的题目该如何检查。所以检查习惯的培养离不开方法的指导。
再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先和小朋友进行估计,然后竖式计算,最后用手指着本子再算一遍。虽然我没说检查。但这实际就是检查。很多做的快的小朋友,非常可爱的用小手指着本子在那轻轻的算。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效果还是不错的。
检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检验法,把演算结果带入已知条件里看是否满足题目要求;逐查法,不仅从开始的设、解题过程逐步进行推导,还要看题目的抄写、数字的使用是否正确;逆查法,从演算的最后往前推算,看看是否能回到题目原先的已知条件。只要在平时具体的题例中结合介绍这些题目的检查方法,会让孩子拨开不会检查的浓浓迷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