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教育领先,已是人所共识。然而,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家教似乎未被我国人充分认识。
人从出生到成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里度过的。孩子的性情、品质、识别力等素质都要在家庭教育中完成。它是幼儿园、小学、中学等学校教育替代不了的。因此,专家们讲:学历并非成功的要素。
孩子未来能否在竞争中生存,愉快地度过人的一生,完全取决于家庭教育,取决于诚实、耐性、责任感等健康人格。专家称其是成功人格的重要部分。
良好的家庭教育不是非要给孩子建造舒适、安乐的环境,或让他们今天学钢琴,明天学字画,或请家庭教师等。
美国人早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他们的各种报刊几乎每期都有关于家教的各类文章:专家论文、学者建议,其中家长经验之谈。
美国前第一夫人芭芭拉·布什曾撰文说,给孩子读书是一种最好的教育方式,它是家长送给孩子的一件终生享用的最佳礼物。给孩子读书既能养成孩子爱学习的习性,培养他的健康人格,又能为孩子提供一种快乐的生活方式。专家讲:明智的家长应该在孩子10岁前帮助他养成看书的习惯。
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学习看书。多与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讲话。美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苏·科恩说:讲话可以帮助孩子学习语言。在你们穿衣、做饭、买东西时,都不要忘记使用准确、健康的词汇讲话。买东西时给孩子一个购物卡,让他挑选R字母开头的食品。这就是在教孩子看书。
给大一点的孩子读书
家长给孩子读书十分重要,而且,要尽早开始。每晚睡前,孩子一看见母亲手里拿着一本书,他就会飞快跑进自己的房间,跳上床脱了衣服躺好,静静地看着在床边椅子上坐下的母亲,慢慢翻开书读道:丑小鸭刚爬上山顶,突然遇到了一只大灰狼。家长平静的声音可以使爱动的孩子静下来,由此还可以与孩子建立一种特别亲密的关系。
给孩子读书是帮助孩子学习看书。但是,千万不能在孩子还不会看书前强迫他看书,否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激发孩子的兴趣
当孩子再大一点后,愿意坐在家长身旁,边听边看书时,家长可以让孩子先叙述一下插图,或让他们猜猜将要发生什么。录下孩子背诵的诗歌或带韵律的儿歌,让他事后能听见自己的声音。这样做不仅能给孩子树立信心,而且还能促进他语言能力的发展。
给孩子树立榜样
让孩子看见你们在经常看书报。跟其他所有的事情一样,孩子的动作是模仿父母的。如果孩子看见家长重视阅读,他也会重视。即使他不会看书,也会知道读书是家里一件重要的事情。到他能读书时,给他办个借书卡,鼓励他经常使用,受过培训的图书管理员会指导孩子挑选他感兴趣的书。
根据专家统计,美国有很多孩子学会看书是在学龄前,有的早到四五岁,大多数要到7岁。有的孩子带着极大热情、有规律地看书一直持续到4年级。可是随后,令家长吃惊的是,他突然不再找时间看书了,电视占据了他所有的空余时间。
美国另一位教育学家瑞斯·哥利浮说:当孩子在学校开始学习课本时,看书不再是件趣事,多半是家长在孩子身上施加过多压力的缘故。当然如果孩子不断抱怨看书难,也可能是真的。这时家长应该扯扯孩子的后腿,家长最好要求他的老师找找原因,而且越早查明原因,对孩子的矫正越好。而我国孩子们出现厌倦读书的现象,多半是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给孩子们的重负造成的。同样需要家长去找找学校。
如果家长从吃饭开始打开电视机,一直看到夜晚,却叫10来岁的孩子看书,无论什么天大的理由孩子也不会信服--看书比看电视好。
营造看书的环境
家庭应该订阅一些杂志、报纸。图书、报刊既能帮助家长营造一个看书的环境,同时也能激起孩子阅读长篇文章的兴趣。不仅如此,还应该给孩子订阅他喜欢的报刊。让孩子读到他想读的任何图书,不要阻止他的决定。
假如你们发现孩子一直到10岁还不大喜欢看书,也不要气馁,决不会没有希望的。但是千万不可突发奇想,塞给他一本世界名著之类的大部头书。
引导孩子读书兴趣
为引起孩子的兴趣,家长可先讲讲某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游戏或字谜。如果孩子平日离不开立体声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摇滚乐的书,不经意地递给他,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除此之外,别的话不多说。一旦他产生兴趣,他不仅会读完这本书,而且可能还会跟你们再要一本书。
对无论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都要顺其自然地通过他不爱看书的阶段,尤其是10来岁的孩子。
总之,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尽早给孩子读书非常重要。这就是家长该送给孩子的一份最佳礼物。最后,作为家长该注意的是,给孩子选择什么样的书读的问题。
人从一出生,就会睁大两眼看世界,看大人的行动。看实际动作,而不是听大人的理论演讲,这是动物本能,是人类天性。因此,我们应该选择以情节取胜的真实故事书,不要大而空的。
美国的优秀作品多以情节取胜,无大话、空话。以美国受到全世界欢迎的风趣幽默的卡通片为例,它片中的主人翁可爱的小不点,几乎都是外表一点不美丽,甚至很丑的小人物,但是,他们诚实、勇敢、善良的实际行动却十分感人,让人喜爱。这不正是在教育孩子去识别好、坏人吗?抽象、空洞、不切实际的理论终究要被孩子们厌弃,但是,孩子们将要走很多弯路,在成年之后还要为此付出很大代价。
英国一位著名诗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了解一个人的本质,不是去听他说什么,而是要看他做什么以及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