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家长 > 正文

专家支招消弭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代沟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9-11-18 13:45:29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有一种隔阂叫“代沟”

  家境不错的李先生为了让宝贝女儿享受更好的教育,决定把女儿送到国外的名牌大学。前两天,李先生喜滋滋地把女儿从“贵族留学预科学校”接回家度周末。女儿在预科学校一年的花费将近10万元,但是她的成绩并不理想。因此,李先生对女儿进行了语重心长的询问。第二天,李先生出乎意料地看到一段令他心寒的文字:“我恨他,我再也不想见到他……”望着女儿稚嫩的笔迹,身为专家的李先生陡生挫败感,心灰意冷,他不明白:我对她千般呵护,万般宠爱,准备花一百万元送她出国读书,就因为批评几句,她就恨我至此,为什么她一点也不理解我的良苦用心?

  臧女士的儿子读高三,正值高考,一家人对他爱护有加,生怕照顾不周,影响孩子复习。一段时间以来,臧女士发现儿子的手机费猛涨,在家也总是遮遮掩掩地捧着电话唠个没完,臧女士刚劝了儿子一句:时间宝贵,少打几个电话吧。儿子勃然大怒:不让打电话,我就从楼上跳下去,臧女士哑然。她不敢把这事告诉丈夫,怕丈夫发脾气打孩子,儿子真的跳楼。

  一边是家长们长嘘,现在的孩子太难管,不听话;一边是孩子们短叹,父母怎么不理解我们,他们不也是从我们这个年纪长大的吗?这种相互的不理解就叫代沟。

  代沟是指两代人因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道德标准等方面的不同而带来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的差异。“代际冲突”即由这一差异而导致的两代人在解决问题方式、评价问题标准等方面产生的分歧和矛盾。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因依附性减弱,独立性增强,从而使亲子两代人在对待事物的认识上产生一定的距离。由于态度的不同及意见分歧,因此出现了一条心理鸿沟,致使青少年认为父母不了解他们、有事宁可与同学商谈,而不愿向家长诉说;甚至以不满、顶撞、反抗、违法等方式试图摆脱成人或社会的监护,以自己的方式行事,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判断是非的标准。

  某种意义上说,代沟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但也是困扰与沟通的难点,且容易增加形成偏见和歧视的可能性,代沟两侧的人轻则互不理解,重则抱有敌意,所以要通过种种途径,做各种努力来跨越代沟、填平代沟。代沟是一种心理存在,良好的沟通方式可以让代际之间曾经断裂的心理联系接续起来,从而达到交流的顺畅和相处的和谐。

  代沟是怎样产生的

  形成代沟的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发展、角色差异等原因。

  生理上,青少年正处在发育,体力和智力发展迅速,好运动、敢创新,但却耐力不足;成年人的身心已发展到最高峰,对人生、社会已有全面成熟的认识,态度和观念也已基本定性,缺少变化。

  心理上,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独立思考的要求,他们易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恰恰相反,成年人心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个性也趋向稳定,对子女寄托的希望不断升值,他们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子女。现在,一些子女的青春期与母亲的更年期重合,处于更年期的母亲们很容易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再加上繁杂的工作和家庭重负,使她们成为心理负担颇重的“易燃易爆”体。

  从社会发展角度分析,两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不同。父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能和孩子的想法相去甚远。另外,两代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对上一代人冲击较大,他们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而正处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融入这个时代,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两代人之间因此出现摩擦。

  再者,二者之间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作为父母,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履行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听话、有出息。而少年则处于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他们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父母的溺爱常常被他们看成枷锁。

  有一种能力叫沟通———消弭代沟,需要家长做努力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谁不想父爱母慈,儿女听话,有出息?要想一家和乐,缩短代沟,需要家长做出努力,尤其是精神准备。

  承认代沟:面对代沟,不要,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不必计较,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沟通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个性的共振。两代之间不能伤感情,不然,不但无法沟通,而且会加深隔阂。

  及时沟通: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父母应主动创设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这种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父母最好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否则会使彼此间的距离感增强。

  宽松要求: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要求。对子女要求过高,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重压,致使孩子把家庭看成“集中营”。家长应争取给孩子创造宽松和睦的环境,不能按自己的好恶和标准来评价与要求孩子。

  相互尊重:不要给孩子过分的爱,而要给孩子一片“情感自留地”。青春期的少年渴望独立,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评价能力,因而不愿事事听命于大人,而喜欢批评、反抗权威与传统。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尊重,承认其独立意向和人格尊严。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内心烦躁,产生抵触情绪,报复和逆反心理也会日趋严重。

  学会接纳:对待子女我们应学会在接纳、容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学会接纳对方的态度和意见。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对方的意见和态度是否合理之后,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纳对方。或者,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事。

  由于涉世不深,青少年看待事物经常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甚至凭冲动办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由“权威式”、“保姆式”的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关系。

  求同存异:如果两代人之间的某些差异极难协调,那么父母就该求大同、存小异,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绝不可将自己偏爱的某种模式强加给对方。

  与时俱进: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信息瞬间万变。青少年没有旧观念、旧模式,凭着对新文化的敏感、认同以及接受能力的优势,必然会走在父母的前面。父母应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力求与子女建立共同语言。有一位父亲为找到孩子痴迷网络的缘由,和儿子一起上网,发现了其中的乐趣。“贪玩的父亲”获得儿子认同后,对儿子“寓教于玩”,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

  我省著名家庭教育专家李晓凡和儿子王树之间的故事可以借鉴。从称谓就可以看出李老师和儿子之间的平等关系:哥们、老同志。一次,李晓凡无意中发现一封写给儿子的情书,她没读内容,悄悄把它放在桌上。这是她无声地告诉儿子:妈妈知道这事儿了。冷却一段时间之后,儿子坐不住了,主动和妈妈谈起一个女生。李老师没有大惊小怪,反而鼓励儿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一场容易激化的早恋风波顺利地平息下来。

  尽管不乏成功个例,专家依然提醒,不要指望能彻底填平代沟。代际冲突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当然,这需要家长采用恰当方式,与孩子和睦相处、让孩子健康成长。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