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
您现在的位置: 考试吧 > 2021中考 > 中考家长 > 北京 > 正文

热议:谁是北京中学教育的“前三甲”

来源:考试吧(Exam8.com) 2009-11-18 13:49:51 要考试,上考试吧! 万题库

热议:谁是北京中学教育的“前三甲”

   北京的优质中学达数百所,要是给它们排名,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排名的尺度很难统一,即使在同一区县,教委中教科的“秘密排名”尺度也不尽相同:有的以优秀率排名,有的以考上名校的绝对数排名,有的拿高一入学成绩与学生高考成绩的涨幅排名,有的以单科优秀率排名。而北京市教委决不会拿任何成绩给全市中学做大排名。但是,关于中学的排名,市民之间从来没有停止过。显然,排在前两名的是人大附中和北京四中。但究竟谁还可以排进全市的“前三甲”?笔者搜集了一些材料,供大家作为谈资。

  请说出你心目中北京最好的高中有哪些?

  谁是北京中学教育的“前三甲”?

  一、四中以文化的魅力征服北京家长

  究竟先写四中还是先写人大附中让我很犯难。从现在的社会注意力来讲,似乎应先写人大附中。但在我看来,四中更像一位哲人静立在皇城根脚下,大度而胸襟开阔,总是让我无比敬畏;况且上四中是我当年疯狂追逐的一个梦想,我还是先写四中吧。人大附中的粉丝们别介意。

  四中建校已有百年了。去年,四中举办了一个还算隆重的庆典仪式,请去了很多杰出校友。北京及外地的校长也去了一部分。据说当时有一个尴尬的场景——庆典开始后要放四中录制的学校介绍光盘,可倒来倒去,那张光盘就是放不出图像和声音!庆典结束后,光盘又能读出来了。另外据说,当时的庆典上,四中还请去了它的新对手、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可以牵强地理解为:这所传统王牌校无需在细微处显示它管理上的精妙;它希望接受挑战,与新的对手对话。庆典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离校的或退休的老师们、老校友们特别愿意回忆四中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愿意回味当年四中的“孤独求败”——四中那些年一所学校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比整个海淀区考上北大清华人数的总数还要多。

  我作为教育外行,评价学校喜欢看学生的面貌、气质和素质。实话说,我接触到的北大毕业生未必都那么优秀,有的甚至很一般;但我接触的四中毕业生个个十分优秀,都是高素质,知识面宽,思想深刻,气质得体。北京人才行业流行这样一句话:一个人上的哪所大学不重要,重要的是上的哪所中学。我认为这太有道理了。有人称四中为“小清华”,清华在四中学生心中至高无上,事实上四中学生也具有清华学生严谨、理性的思维和心理品质。(还据说四中许多女生都希望上大学后找个清华男生给嫁了。这个信息绝对不假——我说话负责任。)

  四中特重视培养“人”,把学生真正当“人”培养,而不是当“机器”培养。据说,一位家长参加四中的新生开学典礼后无限感慨:有的学校开学大讲特讲本校在高考中的辉煌业绩,而四中则只是大讲特讲“做人”。

  四中是北京授课时数最少、作业量最少、节假日从不集体补课、且教学质量始终保持较高水平的学校,下午三点半就不上学了,从来没有加课之说,高考对他们来说真可以“等闲视之”。四中前校长邱济隆在家长会上讲,如果四中学生考不上本科,“那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我同事的孩子初中高中都在四中就读,现在一知名外企工作。同事说,在四中,他的孩子度过了“人生最快乐、最充实、最有意义的6年”。

  四中学生的知识面宽与四中开设了大量富有特色的选修课相关。四中每学期为每个年级的学生开设30门左右校本选修课,内容涉及科学、技术、社会、人文、艺术等各个领域。四中建立了必修课学科免修制度,还经常聘请科学家、艺术家、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及专家来校开设讲座或选修课,创设各种条件,使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

  四中学生的高素质和超强的竞争力可从以下实例中得到说明:

  ——十几年来,四中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两所著名大学,占毕业生人数的40%左右,95%以上的学生达到全国重点大学录取线。

  ——在近年来考入清华、北大的四中学生中,有40%以上获得各种奖励,大大高于两校在校生获奖的平均水平。

  ——近年来,四中每年有100余人次在市区以上各种竞赛中获奖,四中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中屡获金牌,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四中学生共获得6枚金牌、2枚银牌、1枚铜牌。

  ——北京申奥过程中,四中二十几名“学生形象大使”成功接待了国际奥委会评估团。“大使”们良好的风尚、优雅的气质和流畅的英语表达,使评估团对四中的考察成为整个申奥活动中的亮点。

  前面提到,四中前任校长邱济隆在家长面前出过豪言。邱校长敢出豪言,主要是他信任四中的老师。“那些老师太棒了!”曾在四中高中上学的、现在我们公司负责对俄罗斯外贸的小马说,“甭提那些老师水平有多高!老师从不拿着课本和教案上课,你只要跟着他的思路走,他给你分析得丝丝入扣,所以我们应付大大小小的考试从来没有紧张过。”据说四中20多年前开出的化学、生物等实验课,现在北京好多学校还开不出来。

  今天,四中90多名在岗教师中就有特级教师3名,高级教师50名,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有博士1名、硕士10名、研究生课程班结业或在读者28名。

  结语:四中具有一定的“贵族气质”,它固守着“教书育人”的传统古训,家学深厚,从容淡定,不事张扬。从书法的角度说,四中的气质类似颜真卿的楷书书法:丰腴雄浑,雍容大度,气势开张,结体宽博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慨凛然。

二、人大附中以近年来的骄人业绩征服北京家长。

  人大附中可当之无愧地列入北京中学教育的前三甲。在北京乃至全国,人大附中目前都是基础教育的标杆。

  教育家说过: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句话用在刘彭芝身上最恰当不过了。刘彭芝在她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教育部主编《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中回忆说:

  1997年,当我接任校长时,人大附中已经是名满京城的地方名校。我完全可以做一个守成的校长,轻松自如地生活。但是,我给人大附中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办成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这是一个自加压力、超常发展的目标,也是一个必须奔跑才能达到的目标。

  …………我上任的第5天,在学校图书馆二层的阶梯教室,我向全校教职员工宣布了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

  这个目标在我心中已经积聚多年。

  我没有得到预期的响应,大家的表情中,有渴望,然而的是疑惑,是不敢相信。甚至有几位老师低声议论起来:

  “国际一流,太狂了吧!”

  “太不现实了!”

  不久,我又听到另外一些议论。有人怀疑“一个女同志,能撑起那么大的天吗?”…………

  事实上,刘彭芝真的撑起了“那么大的天”。

  今天的人大附中享誉全国甚至享誉全世界。与世界顶尖的中学名校及名校校长对话,刘彭芝显示了她足够的自信。

  刘彭芝开创了人大附中全新的时代。

  兼任人大党委委员的刘彭芝甚至让人大露了脸。

  每年无数的达官显贵甚至是教育界领导排队等候在人大附中校门口,希望自己的子弟能在这个年过六旬的漂亮的教育家门下做个门生。

  “我回头一看,我后面排着老T。”前些天,我的同事笑眯眯地回忆几年前送孩子上人大附中的情景时说,“老T也排队送孙子入学。”这里说的“老T”原是北京市教委的主要领导,主管全市基础教育。

  “老T”送孙子上人大附中也要排队,等待“叫号”,许多人对此津津乐道。

  对于各种社会关系的子女,刘彭芝要亲自面试。据说刘校长很给人“面儿”,但也敢得罪人。她得罪的达官贵人不少,但被得罪的人还是照样尊敬她。这可能就是她作为教育家的人格魅力。

  被列入北京教育的前三甲,以下的素材可资证明——

  ·人大附中的师资力量:

  人大附中现有特级教师24人,国家级骨干教师16人,北京市骨干教师20人,博士后及博士20人,硕士69人,外籍教师24人。

  ·出色的教育教学成绩

  20多年来,人大附中在北京市、海淀区的高考升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清华、北大、人大等名牌大学的主要生源学校。中、高考成绩稳居北京市和海淀区前茅。

  2007年:

  1、林茜以709分的总成绩获得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

  2、全校理科700分以上12人,占全市理科700分以上学生总数的40%;

  3、全市4个数学满分全部被人大附中囊括,全市文科数学满分12人,人大附中有3人,占25%;

  4、理科统招生重点大学上线率99%,文科统招生重点大学上线率100%;

  5、陈亦晨同学被哈佛大学录取,并获全额奖学金;

  超常教育是刘彭芝的本行。目前,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

  人大附中的选修课达120多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Nature》431,931-945(2004)登载了我国科学家参与的20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工程之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研成果,人大附中有12名学生和1位老师参与了此项活动。为此,人大附中的校名、学生和老师的姓名由《Nature》杂志刊出,这也是中国中学生的名字首度出现在《Nature》杂志上。

  结语: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重要人物几十年就可以改变;而一所学校的命运10年就可以改变。刘彭芝校长改变了人大附中。这让我想起历史学家对16世纪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评价:她像“一只凶狠的老母鸡,不动声色地蹲坐着,保护着她的臣民;在她的羽翼下,英国的初生的力量快速地成熟和壮大。”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下,英国一跃成为一流强国。10年间,刘彭芝校长让人大附中成为了中学教育的一流品牌。人大附中既是传统品牌又是“新贵”,英气勃发,咄咄逼人。从书法角度上说,人大附中类似于王羲之的行书风格,技法完美,风范婉媚。

三、第三所“前三甲”学校花落谁家?

  除了人大附中和四中,谁能进入北京基础教育的前三甲?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解析的问题。因为盘点完四中和人大附中之后,大量的优质中学有望名列其中。

  毋庸置疑,在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领域,校长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彭芝校长作为中国的品牌校长,完全可以振臂一呼应者云集。据说许多中学校长和小学校长都以能与刘校长交往为荣。

  然而,刘校长并不是没有对手。在刘校长的交往圈子中,有一位被她视为对手但双方彼此欣赏的劲敌。他就是十一学校的现任顾问、去年从十一学校校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老校长——李金初校长。

  与人大附中类似,十一学校的超常发展也是近几年的事。

  在九十年代初之前,十一学校发展平稳。

  十一的发展得益于办学体制的改革,得益于被列为海淀区改革试点校。它近年来的变化让刘彭芝校长感到,一所极具综合实力的学校正加速度地朝人大附中追赶。我在许多场合都听到刘彭芝校长对李金初校长和十一学校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四中刘长铭校长也多次谈到十一,他注意收集十一的资料,把十一作为重要对手来研究。

  客观评价说,今天的十一学校已具有王者风范——这所示范高中校校园比四中和人大附中还气派,面积比四中和人大附中都大,学生总量也多,学生质量在北京名列前茅。

  我固执地相信,一所学校好不好,看学生的气质面貌就行了;好学校的孩子整体上比薄弱校的孩子漂亮。我的朋友上下班每天都经过十一学校西门,他说看到这里的孩子他就心情舒畅:身着校服的孩子们似乎个个气质好,有涵养,发型规矩,举手投足规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十一的孩子可能是被知识浸润多了,他看不到孩子在校园嬉笑追赶。至于有的中学男女生在校门口勾肩搭背,或是有的厌学女生出了校门就被不良青年接走,或是男生在校门口扎堆吸烟之类的事,在十一不可能发生。建校50多年来,十一学校一直是“无犯罪率”的学校,这在全国屈指可数。

  十一的发展也引起了全国知名高校的强力关注。今年填报高考本科志愿前,清华、北大、人大、复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开等10多所顶尖名校主动提出,专门在十一学校举办一场高考咨询会。一两所高校进中学并不新鲜,但这么多重量级的高校齐刷刷走进十一,足见十一在高校中的分量。

  “其实有很多中学请我们去做高考咨询,但我们很功利啊。”北大招办一位老师开玩笑说,“究竟进哪所中学,我们要根据这所中学每年向我们输送的毕业生总量以及这些学生入校后的表现来确定。人大附中、十一学校、四中这样的生源大户我们当然要去啊。”

  力促清华大学走进十一举办招生咨询会的是一位资深教授,“几年来,我发现在班上‘冒尖’的几个学生多是十一的毕业生,这些学生思维敏捷、创新能力强,后劲儿足。”

  与四中类似,十一学校毕业生好像也更加青睐清华。石景山教委一位中层干部的孩子前年从十一进了清华,这孩子在清华依旧优秀,“这是我一生的骄傲。”这位教委官员说,“当年中考,我孩子可以上北京任何一所中学,但以我多年从事教育的经验判断,我力主孩子选择十一。我的选择对了,孩子在十一获得了全面发展。”十一以前有个校领导“二把手”,现在海淀一所中学任校长。她的孩子考入清华后,在清华依然一路领先,现在上了哈佛大学。

  四年来,十一考入清华、北大的人数直逼人大附中,升入北大、清华、香港地区大学的共有178人。海淀教委朋友给我的资料显示,十一每年600分以上的人数占海淀区11%左右(2006年201人,2007年244人,列海淀区第二);重点本科上线率稳定在85%左右,本科上线率稳定在98%左右。中考成绩优秀,升学率100%。在直升班近300名学生不参加中考的情况下,中考成绩一直稳定在海淀区前3名。十一的奥数等学科竞赛在海淀也排在前两名,在北京市也进入了前四名。

  在北京,十一学校与人大附中拥有的特级教师数量其他校无法相比。人大附中有特级24人,十一有特级21人,博士23人,博士后5人。十一还建有博士后工作站,这在全国中学仅此一家。

  作为体制改革校的十一“有钱”,有灵活的用人机制。13年前,年近六旬的李校长对十一学校着手运行以“学校国有、校长承办、经费自筹、办学自主”为特征的“国有民办”办学体制改革。改革使十一具有了其他学校无与伦比的发展空间:学校可以名正言顺地面向全市提前招收优秀学生。于是,大量优秀学生荟萃十一,十一的生源质量彻底改善。优秀学生的涌入也为十一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使它具备了面向全国引进优秀师资的财力和实力。今天十一的一线教师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这些各地最顶尖的名师给十一带来了学科交叉影响的力量,不同地区的学科优势相互包容、渗透,使十一的中高考学科具有外校难以企及的强势。

  据可靠消息,由于全国体制改革校将被“一刀切”,要么姓公要么姓私,明年十一学校将转为海淀区完全意义上的公办校,海淀区将承担起对十一的财政投入。“一刀切”可能会使有的体制改革校面临困境,但我认为,对十一来说,这是它迎来了第二次发展机遇,在变更为体制改革校的第一次机遇中,十一赢得了教育资源的积累,赢得了优秀学生和优秀教师,10多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第一次机遇赋予十一的历史使命已经完成。恢复为公立校,十一反而没有办学经费上的压力,可以更加潜心抓教育教学,以前被较高收费标准挡在门外的优秀生源可以放心地报考十一,十一的生源质量将更加稳定。北京市教委负责基础教育的李姓官员分析,“政府买单”对十一是好事。我也和十一的老师私下交流过,十一改为公立校对他们的工作不会有任何影响。另据可靠消息,明年十一改为公办后,目前的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在校生也将按新的收费标准缴费,这些孩子的家长真该“偷着乐”了。

  我再回到关于校长的话题。就在好多名校长在为遴选接班人之时,李金初校长把目光瞄向了全国基础教育的精英们。这位老爷子的过人之处还在于,虽然他的“十一情结”难以割舍,虽然他也留恋权力的魔杖,但从十一的发展大局出发,他还是把学校交给了年轻的教育家李希贵,使十一顺利完成了权力的交接。今天,“后李金初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没有见过李希贵校长。我从教育部拿到了教育部《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为他推出的专著《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看得出,这人是教育行家出身,在山东从一线教师干到校长,干到地区教育局局长,教育部调他到部里任职,让他做了个局级干部。但这个年富力强的教育家还是眷念于校园,被请到到十一做校长。读他的专著我感受到了他办教育的智慧和魄力。刘彭芝校长的老对手李金初因为年龄退下来了,她也许正在研究这位比她年轻20岁的新对手下一步怎么出牌。我敢相信,李希贵会让刘彭芝不好对付。

  结语:与西城、海淀许多传统名校的出身相比,十一学校的出身算不上十分“显赫”——它的位置偏西,不在人文气息浓厚的中关村腹地;李金初校长和新任校长李希贵也来自于湖南和山东的“小地方”。但是有人说,大城市培养白领,小地方诞生领袖。今天,新的中学教育领袖在海淀西部诞生了,它经历了传统贵族校少有的磨砺,但也因为这些磨砺,十一学校练就了“飞骞绝迹,一举千里”的本领,足以笑傲教坛。从书法上说,十一学校的气质是宋代书家米芾的气质,笔致浑厚爽劲,“风墙阵马,沉着痛快”。

总结:今天,在这个“一个校长可能决定一所学校发展”的时代,人们一直愿意热议校长们。四中曾落后于师大实验中学,但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四中刘秀莹老校长主政四中后,四中很快超过了西城区、北京市的任何一所学校,成为北京基础教育绝对的王者!四中邱济隆校长卸任后,刘长铭校长正潜心致力于四中的发展,恢复了四中的初中。刘长铭校长无意关注社会对四中的评价,他深信四中就是四中,不需要注解。他深信市民对四中的认可将是理性的,永久的。上任不久的刘长铭已具备了领导四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备了让四中在中国基础教育领跑的能力。人们也愿意谈论人大附中的“后刘彭芝时代”,60多岁的刘彭芝校长究竟会把权杖交给一个怎样的人,一个守旧的人还是一个创新的人?一个停留在“刘彭芝时代”的光荣和梦想里的人还是一个敢于继续那个光荣与梦想的人?但是,不管谁来接手人大附中,这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刘彭芝能找到一个像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那样的人吗?从校长的角度来说,接下来的几年,四中、人大附中、十一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刘长铭、刘彭芝的接任者、李希贵三人之间的较量。这三人之间的力量角逐将主要决定这三所名校在中国基础教育的影响力。

文章搜索
国家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宁夏 青海 新疆
黑龙江 内蒙古 更多
中考栏目导航
版权声明:如果中考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800@exam8.com,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中考网内容,请注明出处。
免费复习资料
最新中考资讯
文章责编:liujun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