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去年中考科学,我发现中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基本相同。如,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了解不够;在新情景下,确定、鉴别基本概念的能力不够;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能力不够;缺乏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完全的描述能力;对科学实验的设计无从着手,对当前科学问题用学科知识来解决的能力不够;识别图表的能力较差,等等。为此,我对今年的中考复习、应试方法,提以下建议供参考。
中考是一种挑战,而不是一种负担,经历中考是学生的人生财富。在最后几个月的初三学习中,学生、家长、老师要相互信任,相互激励,放手一搏。
近两年来的中考科学试卷已与教改新课本密切联系,特点是,重视课本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重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创新能力,拒绝了复杂的计算题、怪题和偏题;重视实验、重视对实验现象的表述、分析和总结;重视科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重视当前科学发展的社会的热点问题;重视对图象、图表信息的识别和应用;难度系数为0.75,题型简单灵活。
作为教师,必须出好每一套月考题,难度、知识要求不要超过考纲,杜绝用各种参考书的题目来拼凑试卷,否则会导致题目做得多的学生考得好,题目做得适中的同学考不好,造成“假测试”现象,还加重了学生不必要的负担,所以每一套月考卷有尽可能多的原创题和改编题。
学生要重视每次月考,每次月考都是一次中考的模拟,它的功能是:检测和反馈知识掌握的情况;时间权重的分配;答题规范性;试卷做完以后的检查方法;理解评分标准;为中考积累经验。所以学生不要去关心考了多少分,更要关注哪些分数是由于自己的失误而失分的。
中考科学复习计划即要有弹性,又要仔细,至少要知道每周该做什么,该完成的任务。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要进行反思,自查自己完成的情况。
复习需要层次性,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首先是立体防卫。中考科学要求是70%(126分左右)是容易题和较容易题,但是总有相当部分学生要失掉很多分。例如去年几道中考题,都是对基本概念的鉴别和应用,学生的失分率却很高,这最遗憾。所以第一阶段复习,教师和学生要做到立体防卫,每个知识落实到位,注意强化对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第一阶段的复习是整个复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用的时间要占总复习的60%左右,最后冲刺用的时间大约占总复习时间20%,剩余的时间用在“回归”上,即在上述复习的基础上,再次回归考纲、课本,把以往模拟考中对的题目和错误的题目再次纠正。
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做“爽”的题目,如选择题、计算题,而不喜欢做一些开放题、文字表达题。平时作业中大多数学生遇到开放题、文字表达题要么不做,要么随意做一下,考同一个知识点,往往题型是选择题就得分,是开放、文字表达题就失分。而在中考中,失分率最高的都是开放题和文字表达题,所以学生对开放题和文字表达题要特别关注。
按照科学中考的发展趋势,实验题的分值在不断增加,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对课本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要特别关注。